甲午海战的顺序(甲午海战主要经过和结果)

甲午海战的顺序(甲午海战主要经过和结果)

首页维修大全综合更新时间:2025-05-27 16:21:51

甲午海战的顺序

实际上,中日甲午海战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894年7月25日,黄海海战。

日军趁清军还没有云集的机会,采取先发制人的手段进攻驻扎在朝鲜牙山的清军,清军军门叶志超猝不及防,急忙向李鸿章求救援兵。李鸿章接到警报,怕日本责怪清军先行发兵,雇佣英国商船高升号运兵急援牙山的清军。没想到到了丰岛,日军已经在此等侯,在中日还没有正式宣战的情况下率先开炮,将高升号击沉,八百多清军阵亡,中日正式宣战。

驻守牙山的叶志超部总兵聂士成率军迎战日军,但守牙山的叶志超却率军退守平囊,清军军心大乱,溃不成军,只能坚守平囊。今天以后,日本进攻平囊,叶志超软弱无能,竖立白旗投降,趁夜晚的机会率军撤出朝鲜退回辽东,平囊战役结束。日本乘胜追击,渡过鸭绿江继续进攻清军,陆地上的清军全面溃败。

第二阶段:1894年9月17日,辽东半岛江防之战(金州、旅顺)。

日本海军军舰十一艘,从朝鲜大同江出发,进攻黄海的北洋舰队。北洋舰队列队迎战,清军舰队有十二艘,两军相隔九里多的时候,清军就发炮攻击,但距离太远,并没有给日军造成实质性的威胁。日舰开足马力接近清舰,日军的游击舰从清军左侧驶入,攻袭清舰后面。几个小时的激烈战斗以后,北洋舰队的靖远、平远、来远受到重创,超勇、致远、经远、永升杨威等五艘军舰被击沉,伤4舰。日本联合舰队五艘军舰受重伤,但未沉一艘。在此情况下,剩余的北洋舰队冲出交战区,退走旅顺。

经此一役,北洋水师受到重创,但主力舰主力舰定远、镇远还在,此时北洋舰队还有一定的战斗力。

第三阶段:威海卫保卫战

北洋舰队大败而归,清廷朝野震动。光绪皇帝非常懊恼,下令追责,斩杀了临阵逃跑的济远管代方伯谦,改派提督宋庆出兵旅顺,提督刘盛休出兵大连湾,将军依克唐阿出兵黑龙江,三路大军堵截进攻的日军。

但出兵旅顺的提督宋庆资格尚浅,不能有效的调度各军,各军都被渡过鸭绿江的日军击溃,日军占据凤凰城,兵锋直指金州大连湾。

旅顺口为自然天险,北洋舰队退入威海卫休整。但日军又攻破金州大连湾,乘胜进攻旅顺。旅顺口驻防的清军听到日军进攻的消息一哄而散,日军兵不血刃占领了北洋军港。

此时的日本联合舰队已经纵横辽海,寻找北洋水师决战。北洋舰队被困刘公岛,日军联合舰队一起向包围在刘公岛的北洋舰队发起最后的攻击,接连击沉定远、威远、来远三艘主力军舰,北洋提督丁辱昌愤恨自杀,日军占领刘公岛,进入威海卫,北洋舰队的第二个军港又被日军占领,至此,北洋舰队覆灭。

清廷此时只能清俄国、德、法三国调停,被迫和日本签下了丧权辱国耻辱的《马关条约》。

您好,请参考

甲午海战的主要战役顺序如下:

丰岛海战,爆发于1894年7月25日。

黄海海战,爆发于1894年7月末,结束于1894年9月17日,主要战场在朝鲜半岛附近海域。

鸭绿江江防之战和金旅之战,爆发于1894年9月,结束于1894年11月。

威海卫之战,爆发于1894年10月,结束于1895年4月,主要战场扩大了,包括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

甲午海战的爆发原因有:

日本侵略扩张的野心。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国力日渐强盛,但其资源匮乏,市场狭小,无法消化当时生产的产品,因此日本统治集团急需对外输出商品和资本输出,从对外扩张中寻求出路。

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1894年春,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朝鲜政府请求清政府派兵帮助镇压。日本乘机设下圈套,当清军入朝的第二天,日本即派大量军队入朝,占领军事要地。

清政府的腐败和无能。当时的清朝是一个通过洋务运动回光返照的帝国,政治腐败,人民生活困苦,官场中各派系明争暗斗、尔虞我诈,国防军事外强中干,纪律松弛。

综上所述,除了上述原因以外,甲午海战的爆发还与当时国际社会的动荡不安、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盛行等有关。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1 3dmx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