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颇字在古文中有十分、十分有,非常有等意思。
1.偏,倾斜,不平正
循绳墨而不颇。——《楚辞·离骚》
天不颇覆,地不偏载。——《史记·匈奴列传》
无偏无颇,遵王之义。——《书·洪范》
2. 颇覆偏至一侧,只覆盖一部分。喻偏颇不公平;倾覆,倾倒
3.不公正
君刑已颇,何以为盟主?——《左传·昭公二年》
朝廷不颇。——《荀子·臣道》
书辞无颇。——《左传·昭公十二年》
人用侧颇僻。——《汉书·王嘉传》
又如偏颇偏于一方,不公正
4.略微;稍 [rather]
颇通诸子百家之书。——《史记·贾生列传》
周以来乃颇可著。——《史记·三代世表》
山界颇开。——《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
5.又如:颇识几字,颇可(稍可);颇有用;颇败(稍微击败);颇采(稍稍采用);颇脱(时或,间或);颇讥(略有讥刺)很;甚
具体分情况而定,一般是“非常”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