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
昨日为考试做着准备,所以才在今日给予回答。我不是什么文学大家,所以我只能从给予一个普通的答案。
我的评价可以用八个字给予概括;“
平庸的思想,平静的感动。
”别着急,听我说。所谓的平庸,是指这本书过于理想。纵观全文,不难看出善恶美丑的描绘很是直白刻骨。咋一眼望去,狄更斯想要夸赞的德行,想要揭露的恶为,没用任何词藻的堆砌便以一种横冲直撞地蛮力冲撞阅读者的内心。或许这可以称得上为何这本书老少皆爱,直白往往更具有冲击力,如同一把手术刀,简单却又精准。
回到文章内容,我说的感动,来自于三次的反复阅读。
第一次囫囵吞枣是在我年少的时候,我看见了如何做人。姨婆曾在少年科波菲尔的耳边反复告诫:“
永不卑贱,永不虚伪,永不残忍。
”这句话曾经给予年少的我以深深的震撼,可我却止步于那份震撼之前。即便如今年龄数字的逐渐增加,那三个“永不”我依旧无法做到。 在我看来,这三个“永不”直指的是人内心最根本的懦弱。
行走江湖这么多年,佩服过有钱的,佩服过胆儿肥的,佩服过义薄云天的,可真正打心底佩服的,是那些顺着心性爱着自己的。我没有那样的勇气不去自卑,不去虚荣,可我打心底羡慕那些有这个勇气的人,这样的人即便以后不会成功,到依旧能宠辱不惊地过完一生。我想成为姨婆口中那样的人,只是层层现实压的我无法喘气。这是借口,亦是事实。第二次细读的时候,密考勃老头的一句话惊艳到了我:
“如果一个人每年有二十磅的进款,而花去十九磅十九先令半,他会快乐的;可如果花了二十磅一十先令,他就要苦恼了。”
他的一生被债务拖累,这样的反复告诫也是自然而然。有人曾经给我过这句话反映了社会的贫富差距严重(好吧是我高中语文老师),可我第一眼看见的是一个无奈的老头,自嘲着那些个无奈。这份无奈之下,在而今的我看来,何尝不是一种生活负担?这是一个物质的社会,讲究的是现实,像书中兰斯特夫妇并肩街头散步,你许我一条金链,我许你一块手表,有钱再买的自我安慰的愉悦只存在于理想,先别着急说我拜金,我不找女朋友的原因,大半是来自对自己清醒的认知,我没有能力给予最好。也没有给予任何承诺的能力。我羡慕于兰斯特夫妇的安逸随性,可依旧拜倒在与密考勃老头一样的现实。
当第三次以更现实的眼光观书……为什么我就不能活在书里???!!!!
可以说,狄更斯想要表达的思想想要描绘的生活无比接近理想中的乌托邦,向来厌恶过于完美的人类,却依旧可以寻到一丝感动。该怎么形容呢,这么说吧,这份感动如同狂风暴雨电闪雷鸣下,那汪潭水依旧不起一丝波澜,某片不知何来的枯叶轻浮水面。
想到的……暂时只有这么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