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故事:“余数”的来历 在很久很久以前,人刚刚从猿猴转变成人,他们以打猎为生。可是猎物常常太少,他们必须把食物平均分开,否则就会有人饿死。但是在分食物的时候,人们经常发现:每个人分到相同数量的食物以后,还会剩下一些,可是这些食物又不够再分一次,于是这就启发了后来的人们认识到数学除法运算中的余数。
举个具体的例子来说吧!比如有八个人,他们打了二十只小兔子,一个人分到两只,还会剩下4只。这样,我们就可以列出算术式:20÷8=2„„4。那么,“„„”后面的“4”就表示剩下的小兔子的数量,我们就把它叫做“余数”。
关于这个问题,余数是指在除法运算中,除数不能整除被除数时所剩下的数。例如,10÷3=3余1,余数为1。
故事中的小明有10个糖果要分给他的3个朋友,每人分到几个糖果呢?小明拿出计算器算了一下,发现每人只能分到3个糖果,还剩下1个糖果。这个1就是余数,表示不能均分的部分。
小明想了想,决定把余数留给最小的朋友,因为他最需要糖果来安慰自己。于是,小明把糖果分给了每人3个,留下了1个糖果给最小的朋友。
这就是余数的故事,它告诉我们,在除法运算中,有时候不能均分,会有一些剩余的部分,这就是余数。我们可以根据需要来处理余数,使得分配更加公平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