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其二》
(赏析:这首诗创作于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7月14日),诗人即将赶赴被发配的新疆伊犁,在古城西安与妻子离别时。对于作者林则徐,想必大家都很熟悉。为了应对英国向清政府输送鸦片而引发的第一次鸦片战争,林则徐于1839年在广东强行销毁鸦片,史称“虎门销烟”。虽然我们都知道林则徐在这件事上抗英有功,但他却遭到投降派诬陷,被道光帝革职,发配伊犁,效力赎罪。尽管此时的林则徐满肚子委屈,但他还是勉强表现出了一副乐观的人生态度。
“出门一笑莫心哀,浩荡襟怀到处开。”开头这一句直接就说了,我这个人心态很好的,什么都能看的开。言外之意就是,你们不用担心我。其实是个明眼人就能看得出来,此时此刻他的心态一点儿都不乐观。表明自己的心态之后,他还不忘安慰自己的夫人“休信儿童轻薄语,嗤他赵老送灯台。”意思是,不要理会那些说闲话的人,日子该怎么过还是怎么过。
然后他就用一句诗表明了自己的态度:“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短短十四个字,却振聋发聩。这句的意思是“只要有利于国家,哪怕是死,我也要去做;哪能因为害怕灾祸而逃避呢。”这一句已成为百余年来广为传颂的名句,也是全诗的思想精华所在,它表现了林则徐刚正不阿的高尚品德和忠诚无私的爱国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