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现代汉语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普通话读音为diǎn,最早见于商朝甲骨文时代,在六书中属于会意字。“典”的基本含义为可以作为标准的书籍,如典籍、字典;引申含义为标准,法则,如典章、典制[1]。
在日常使用中,“典”也常做名词,表示典礼,仪节,如盛典[1]。
基本信息
中文名 典
组词 典范典礼
结构 上下结构
笔画数
8笔
部首笔画
2笔
仓颉码
tbc
郑码
ldeo
四角号码
55801
字级
一级字
注音字母
ㄉㄧㄢˇ
平水韵部
上声十六铣
拼音
diǎn
字码
基本区 U+5178
注音
ㄉㄧㄢˇ
平水韵
上声十六铣
部外笔画
6笔
笔顺号码
25122134
同音字
碘
点
释义
可以作为标准的书籍;标准,法则;指典礼;主持,主管;活买活卖,到期可以赎;姓
偏旁部首
八
笔画顺序
竖、横折、横、竖、竖、横、撇、点
五笔
mawu
典”的原义是指一种陈列或安置在桌几上的具有重要意义的文书,它的作用相当于公告牌、公约板、神谕碑、法规文书和行为规范告示。
它可能是从契约演化来的,即把小巧的便于收藏的契约大型化、公开化、庄严化,其材质可以是木板、竹板、石板或金属材料,也可能是皮革、丝帛(附着在硬质材料上)。典这种文书的发明者,应当就是少典氏部落。典的进一步演化就是册,史载殷先人“有典有册”,册就是后来的竹简或木简,它们是由典的不断小型化、轻便化、折叠化、卷曲化而形成的。此外,典可能也是鼎(铸有重要文字)的前身或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