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爸评测打印机不用墨(家用打印机不经常用推荐)

老爸评测打印机不用墨(家用打印机不经常用推荐)

首页办公设备打印机更新时间:2022-02-24 11:17:50

“伤仲永”的论调沉渣泛起,但这一次,曾学梅再也不用担心儿子受到伤害了。

红星新闻记者 | 王震华

编辑 | 张寻

11月9日,38岁的魏永康在吉林一家小旅馆意外猝死。曾经的“神童”以这样一种方式最后告别,留下的有公众的傲慢审视,更有亲人无法平息的伤痛。

错位的命运背后,魏永康和他的妈妈经历了怎样的人生,是谁制造了神童,是谁又抛弃了神童?

妈妈

曾学梅是父母的第五个女儿。出生后,爷爷只看了一眼,丢下一句话:又是一个妹子。父亲则不同,高兴地抱起说:又多了一个“桂花客”。在湖南新邵县乡下,当地人认为女儿长大出嫁后,再回家就是客人了。

曾学梅后来又多了两个妹妹,一个弟弟。父亲却让她一直读到了高中。高中读完,曾学梅想离开农村。农村太苦,插秧的时候,蚂蟥可以爬满小腿。1972年,高中一毕业,曾学梅就望着高考,望了一年又一年,最后不抱希望。

她又寄希望于招工。眼看着下乡的知青排队返城,自己又是农村户口,曾学梅想,招工也轮不到自己。

家里媒婆穿梭,曾学梅一直没答应。正式的工人她不敢同意,自己条件差,嫁给工人,不能解决自己的工作,只能去厂里打临时工,户口还是农村的。成家后,怕丈夫还是瞧不起。她目睹过嫁给正式工的乡下女人挨丈夫打。

1975年,曾学梅到长沙姑妈家做客。有人介绍了魏炳男。

魏炳男是朝鲜战场上下来的残疾军人,只剩下半条腿,比曾学梅大了整整二十岁。起初,曾学梅并不同意,但她打心底崇拜军人。两人通了一年的信,曾学梅发现了魏炳男的优点:有文化,性格好。更重要的是作为军人家属,自己可以变成城市户口,解决工作。

瞒着家人,曾学梅嫁给了魏炳男。

很多人不解,一个有着高中文化的女孩为什么会嫁给一个残疾军人?还大这么多!魏炳男所住休养院的领导怀疑曾学梅是把老魏当“跳板”,迟迟不给曾学梅安排工作。

1980年,曾学梅跟着丈夫回了原籍,湖南华容。依照军人家属安置政策,通过考试,曾学梅以第二名的成绩被安排在华容一家国营饮食公司上班。

↑曾学梅

曾学梅是一个要强的人,同事发现她上班从不迟到,总是提前一刻钟到,把柜台擦得干干净净。天天如此。

曾学梅是一个爱动脑筋的人。在饮食公司,她负责卖馒头、包子柜台。之前的柜员,用手抓食物递给顾客。曾学梅让领导买了夹子,用夹子夹,动作快又卫生,顾客对她的印象都很好,年年被评为先进。

曾学梅也是一个目标坚定的人,结婚五年,曾学梅吃了五年的避孕药。工作没有真正落实前,她不愿意生孩子。

“神童”

1982年下半年,工作转正,避孕药停了一个月,30岁的曾学梅恶心呕吐。不知道是孕后反应,医生又误诊为肚子里有蛔虫,曾学梅吃了几天的蛔虫药还是每天吐,在邻居一个医生建议下,曾学梅到医院做检查,确认怀孕。

吃了打虫药,胎儿仍没受影响,这在曾学梅看来,儿子是“天降的”。

次年6月,儿子降生了。在儿子取名的问题上,曾学梅和丈夫魏炳男产生了分歧:曾学梅想给儿子取名“睿智”,寄望儿子长大后聪明智慧。按照家族排辈,儿子是“永”字辈,魏炳男想给儿子取名“永康”,希望儿子永远健康。两人争执不下,趁着妻子上班,魏炳男悄悄去给儿子上了户口。

按照当地习俗,小孩生下来要先喝四磨汤(一种中药汤剂),再喝红糖水,寓意先苦后甜。魏永康第一声啼哭之后,外婆怕他饿了,先给他喂了红糖水。家人端来四磨汤后,魏永康一口也不喝。先甜后苦,儿子猝逝后,曾学梅说,也许,这就是永康的命运。

因为找不到保姆,单位领导同意曾学梅停薪留职一年在家里带娃,前提条件是遵守当时的计划生育政策,答应只生一个。

↑年少时的魏永康(左)

一年后,曾学梅带着儿子去上班,同事惊奇的发现一岁幼童居然识字过千。魏永康在当地遂被传为“神童”。38年后,曾学梅对于儿子“不同与常人”的每一个时间节点仍能清晰列出:一岁零三个月,学会汉语拼音;一岁六个月学会查四角字典,能组词造句;两岁识字超两千,可读书看报;三岁能快速心算三位以上的乘除法;四岁学完小学的全部课程和部分初中课程。

除了魏永康的天分,曾学梅的早教秘诀在于就地取材,寓教于玩:她能用两个盘子告诉儿子什么是两圆相切和如何计算圆的面积;她将计算公式写在水池边,碗柜上;抱着儿子走路时告诉他往前走是“正”,往后走是“负”;她将自己多年写打油诗的习惯传授给三岁的儿子,至今保留着魏永康当时写有打油诗的纸张:我的钢笔没墨水,我被急得直流泪,妈妈在旁哈哈笑,我被气得直踢腿。

家里墙壁上很快布满了字。一次卫生临检,怕影响评比,魏炳男打了桶水去擦那些字。下班回到家的曾学梅看到这一幕,气得捶了丈夫。老魏在前面擦,她赌气在后面写。

↑魏永康与母亲 王震华 翻拍

邻居的一位老教师曾劝曾学梅不要过度开发小永康的智力,说会影响上学后的学习热情,曾学梅不以为然。在她看来,自己会教,儿子聪颖,她从没强迫过永康学习,都是儿子自觉自愿。

除了看书学习,魏永康似乎没有其他爱好,曾有人质疑曾学梅不让魏永康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而曾学梅说自己从没这样做,她解释:邻居小朋友过来找永康,永康总是在看书,小朋友自己就走掉了。

曾学梅自负于自己的教学方法。一次送儿子上学,看到老师的板书,曾学梅说:这个题目,我完全可以用最简单的办法来解,学生还容易懂些。老师回她:不能按你的方法来,我们有我们的教学方法。

曾学梅上班时,旁边的新华书店,就是魏永康的自学天堂。四岁被妈妈带着去小学报名后,尽管经历了因不守课堂纪律被校长抱着送回,不停被同学“欺负”,老师不得不安排他独自到教师办公楼自习的种种“磨难”,魏永康仍然被关照着一路“跳级”。

↑“神童”魏永康

没有人不喜欢这个“神童”。为了让“神童”顺利成长,华容一中曾特意让曾学梅陪读,在学校安排了住房,还愿意为曾学梅调换工作。魏永康考入大学时,在曾学梅公司门口张贴的“扶助神童”海报下,陌生人也纷纷捐款。“神童”不只属于曾学梅,也属于曾学梅所工作的单位,属于魏家所在的华容县。

1996年,13岁的魏永康考入了湘潭大学,轰动了这座洞庭湖边的小城。

大学

在华容县城和湘潭大学生活求学的日子也许是魏永康38岁人生中最快乐的一段时光。为了这个校史上最年轻的大学生,湘潭大学领导亲自到曾学梅家,开出了全家陪读、给曾学梅安排住房工作、四年学费全免的优厚条件。

在妈妈曾学梅的回忆和描述里,大学的同学都喜欢永康,爱护永康,常常送他回家,跟他在草坪上玩耍。学习上,魏永康四年一直成绩优异,每年都拿奖学金。考取中科院硕博连读研究生那一天,同学们把魏永康高高抛起,真心为他高兴。

而在同学眼里,他们一直把魏永康当“小弟弟”看待。

1996级湘潭大学理论物理专业的36名学生中,绝大多数同学和魏永康的年龄相差六七岁,最大的相差八岁。因为年龄的错位,中学时的不断被同学“欺负”到大学里变成了,除了知识点,魏永康可以与同学沟通的很少。

↑青少年时代的魏永康 王震华 翻拍

和他最后一年同宿舍的一个湖南同学还记得,开学军训时,第一次见到传说中的“神童”。“个头很小,他会跟你简单问好,然后走开。”因为年龄相差7岁,互相不知道说什么,“没办法深入交流,你很难走进他的内心。只能把他当小孩看待。”

虽然已经是大学生,13岁的魏永康仍有着跟他年龄段相符的心智和性格特征。

接触了计算机后,魏永康破解了同学的电脑,然后恶作剧般地把同学情书中暗恋女孩的名字刻到课桌上,写在黑板上。谁的白衬衫上多了几滴墨水,不用猜,肯定是魏永康干的。但没人为难他。

到了大三,青春期的意识萌发后,上晚自习的同学经常看到这一幕,魏永康只能安静十几分钟,然后到处走,“看到漂亮的女同学就上去问个好。”

而在惹了同学后,他又会很乖巧地喊“哥哥”“姐姐”,说声“对不起”。

另一方面,魏永康的聪慧和好学也给同学留下了极深的印象。长期同桌,比他大8岁的一位女同学还记得,魏永康会每天从图书馆拿一本书,当天要看完。“他不听课,再难的题都解得出来。”

↑据曾学梅回忆,魏永康大学一直成绩优异,每年都拿奖学金。

一位和魏永康同寝室两年的同学,曾好奇他去图书馆看什么书。最后发现他把图书馆的历史书基本看完了。“对于近代中国历史非常熟悉,一些细节都很清晰。”

大学四年,魏永康一直保持着班级前两名的成绩。2000年毕业时,本来已经被保送本校的硕博连读,魏永康却选择了参加中科院硕博连读的研究生考试,并顺利考取。

没想到的是,随后的北上成了魏永康一生命运的转折点。

在同学看来,因为年龄差异导致的错位,和同学无法真正建立互动交流,魏永康错失了个人心智和处理外部事务能力增长的关键四年。

这不能怪魏永康,但结果却是致命的。

退学

接到中科院通知,要自己去接被退学的儿子时,曾学梅“觉得天都塌了”。老师口气很坚决,要她“马上去”。那天晚上,曾学梅哭了一晚,丈夫魏炳男也一直哭。

那是2003年。到了北京,儿子躲着不见面。询问老师魏永康被退学的原因。老师跟曾学梅讲了魏永康“不交论文的事”,“也讲了生活方面的小事,说他生活不能自理,穿拖鞋到处跑。”

在媒体的公开报道中,中科院突然劝退魏永康,当时给出的理由是其“生活自理能力差”和“不适应中科院的知识结构”。

关于不交论文,魏永康对妈妈的解释是,自己一直等着老师通知什么时候写论文,错过了时间。

跟湘潭大学的同学重新建立联系后,魏永康很少提及自己被中科院退学的经历。很多同学是通过媒体报道才知道他的“神童”之路终止了。

在被退学之前,魏永康在中科院还曾经有一门功课被记零分。他曾向上述比他大8岁的大学女同学提起,说自己之所以被记零分,是因为任课老师要出国,将考试时间提前的通知贴在了布告栏,自己没有看到。错过了考试。按照中科院的规定,一门功课记零分,将被取消硕博连读资格。

曾学梅说,魏永康不擅长搞人际关系。本科时因为年龄小,老师和同学都特别关照他,到了研究生阶段都是自我管理,导致出现了这种后果。

曾学梅试图挽救儿子的前程。

从北京回到华容后,她让儿子闭门不出,专心补写论文,三个月后,魏永康完成了满是符号和公式,曾学梅“完全看不懂”的,长达几十页的论文。舍不得花一百块钱打印,曾学梅找到了一直关心帮助她的华容县民政局,对方帮她完成了免费打印和装订。

满怀希望的曾学梅给中科院的两位老师重新去了电话,得到的回复都是“拒收”。“不可能为一个人再重新组织评审,没有先例。”

抱头痛哭后,母子二人经历了艰难的心理重建。魏永康离家出走,曾学梅一气之下,将写了四万多字的“神童”故事一页一页撕下来付之一炬,邻居看到后,“说曾学梅疯了”。

↑曾学梅想要写下儿子曾经的故事。王震华 摄

自那以后,曾学梅的身体就“不行了”。

她患上了眩晕症,曾经一个月住了19次医院,曾上午出院,下午又入院。再后来,耳朵开始像机器一样轰鸣。眼睛也出现了白内障。甚至有医生诊断她患上了精神疾病,给她开了大量的相关药物。曾学梅“一颗也没吃”。

伤口上撒盐的是,舆论似乎得到了绝佳的素材,“神童”陨落的故事符合了某种不便言明的期待。“伤仲永”“拔苗助长”“从神童到废物”“妈妈亲手毁了一个天才”,看到报道的大学同学惊讶了,这不是他们认识的魏永康。

和魏永康同寝室过的两名大学同学告诉记者,虽然在湘潭大学时,妈妈对魏永康的生活很关注,但“绝不是溺爱和包办”,“说他没有自理能力,这跟我们的印象不符。”这些同学说,虽然魏永康会有小孩子的“调皮”,但他住在宿舍里,作息很有规律,喜欢安静地看书,跟大家交往,也很有礼节。

有同学还记得,圣诞节的时候,魏永康会给英语老师送圣诞卡片。大部分同学都没有这个意识,“他非常懂,不是不懂。”

“我那时候觉得,他的智商和专注度比我们绝大部分同学都强很多,在我们看来,他将来一定是在科研单位做前沿研究。”大四的时候,一位同学曾问过魏永康对什么专业方向感兴趣,魏永康说自己会去读地球物理专业。在他的印象里,魏永康本科时对本专业涉猎不太多,但成绩很好,“他当时感兴趣的是历史、地理、社会学方面的内容。”

魏永康被中科院退学后,有两名同学曾经到华容探望过他,其中一位同学说,魏永康当时除了情绪有些低落,“心态还好。”

在他看来,魏永康读本科时才13岁,读研究生后,也不能就完全把他当作成年人来看。他的性格和成长环境,应该得到更多宽容、爱护,而不能简单粗暴地对待,更不能简单的说是“伤仲永”,“天才从来不是完美的。”

“我们班最有才华的人怎么变成这样了。外界的评价,对于魏永康不公允。他和妈妈都是简单的人,不知道为自己辩解。”一直把她当弟弟看待的女同学说。

这名女同学曾经问魏永康,别人说你不修边幅,你为什么总穿个拖鞋?魏永康说:我的脚大,穿拖鞋舒服。“他不是不知道,他只是不在意。”

伤逝

11月15日,魏永康的骨灰从吉林通化运回来后,被葬在了距离湖南隆回县14公里外的铜盆山。远离人群,新坟靠近一条山间小道,松荫如盖。隆回县是魏永康妻子付碧的老家。

↑魏永康被葬在湖南隆回县的铜盆山。王震华 摄

没有人知道魏永康为什么从工作的东莞突然去了三千公里外冰天雪地的通化,不是出差,也没有想象中的通宵加班导致突然猝死。11月8日晚上,魏永康拎着还剩了三分之二的大瓶可乐,“哼着歌”走进了通化街头一家只要28块5一晚的家庭旅馆。第二天下午三点,他被发现猝死在旅馆的床上。

家人想知道死因,警方排除他杀,法医初步断定是心肌梗死。包括同学在内,亲友都觉得魏永康虽然体重超标,但身体“一直很好”。曾学梅曾提出解剖,但妻子不想丈夫受二次伤害,放弃了解剖。

骨灰运回隆回后,付碧查了丈夫生前所用手机上的疫情防控行程码,14天内的行程记录显示,他到通化前,还去过延边,那里靠近朝鲜,曾是他父亲魏炳男战斗过的地方。

而在死前一个月的10月8日,魏永康曾突然回到老家给父亲扫墓。小时候,父亲魏炳男曾跟他讲过自己参加抗美援朝的故事。亲友推测,魏永康可能是想念自己的父亲,想去父亲曾经战斗过的地方看一看。

猝死前不到一个月,魏永康在深圳约了大学时“最怕”的一个同学。这个同学当年曾向曾学梅提出,“让13岁的永康多做点家务。”几个月前,魏永康向一家东莞公司提出辞职,这次是要到深圳找工作。

“我帮他推荐了一下。我问他要求薪资多少,他说一万五。”同学说,以魏永康的能力,对方公司开出的薪资至少是他要求的两倍。“可见他以前的公司并没有给他开出匹配的薪水,永康的心思一直放在钻研技术上。其他没花什么心思。可能他想都没想到要争取自己的利益。”

临近面试时,同学打魏永康电话没打通。平时没事时,魏永康喜欢关掉手机待在图书馆里。同学后来嘱咐他,要开着手机,不要误了面试。“没想到最后等来的却是这样的消息。”同学说,原本这个时候,魏永康已经在新公司入职了。

魏永康生前最后一份简历显示,被中科院退学后,他先后在上海、深圳、南京、珠海等地的7家公司工作过。在教育背景一栏里,他没有回避自己从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肄业的经历。

在找工作的同时,魏永康还动过回湖南老家创业的念头,与区块链有关,为此,他还拉了一个群,征求同学朋友的意见。魏永康猝逝后,妻子付碧深陷悲伤,丈夫曾跟她说会很快回到她身边,却一去不回。

魏永康离世后,本科班里的同学再次聚到了一个群里,他们捐出四万元钱给魏永康的家人,承诺以后会帮助抚养魏永康的两个孩子长大成人。

不止一个同学说,如果有一次重来的机会,至少会花更多的精力,跟魏永康建立一个良好的互动,给他一些帮扶,“他是一个简单、淳朴的人,也是一个才华横溢的人,如果说给他一些合适的土壤,他给社会带来的价值,会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

11月17日深夜,随着妻子一条不到150字讣告的发布,终年38岁的魏永康最后一次出现在公众视野。

“伤仲永”的论调沉渣随之泛起,再次击中曾学梅。只是,曾学梅再也不用担心儿子受到伤害。

媒体报道中那个“恨”她的儿子再也不会在春节回家时,避开妻子悄悄亲亲她的面颊;再也不会在年夜饭时轻轻地说:妈妈,祝你身体健康;再也没有人像他那样,在30多岁时,仍然耐心解答妈妈递过来测试他的难题。

21年前的那个夏天,即将告别湘潭大学时,曾学梅问儿子:永康,湘潭大学的老师和同学对你这么好,你以后怎么回报他们。17岁的魏永康回答说,等到自己博士毕业做出成绩后,要在湘潭大学校园内建一座高高的天桥,上面有一个大大的平台,同学们可以在上面玩耍,可以俯瞰整个校园。

同样的天桥,魏永康还想在华容县百货公司门口建一座,那是妈妈曾经每天上下班要走的路。

-END-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红星新闻】所有,今日头条已获得信息网络传播权独家授权,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1 3dmx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