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机无法识别墨盒黑墨(打印墨盒加墨后识别不了)

打印机无法识别墨盒黑墨(打印墨盒加墨后识别不了)

首页办公设备打印机更新时间:2022-02-20 15:29:36

近日从网上淘了一个爱谱生 color 3000的A2彩色喷墨打印机(以下简称3000),这个打印到现在有20多年的历史了,属于老古董了,但保存的还挺好,外壳看着完整没有破损,有8成新的样子,还能打印A2长纸,而且是大墨盒,虽说精度低了些,但还能发挥余热,从卖家处得知打印机的彩喷喷嘴正常,黑色一点墨不出,觉得可能是喷嘴长时间用不堵了,就带着赌一把的心态淘了回来,心想着回来多清两回可以清通喷嘴。

收到后挺大的一个家伙,有80厘米宽,还是古老的并口,跟电脑接上后,发现系统是Win7的,不带打印机的驱动,上爱谱生官网看了一下,居然还有驱动,而跟它同时代的打印机都没有驱动了,可能因为它打印幅面大,现在还有不少在继续使用,所以官网上还有驱动,但官网上的驱动就到Win98(不是Win8),NT4下倒是有一个英文版的,想起XP系统里自带3000的驱动,于是找了台XP电脑,装上系统自带的驱动,然后又用驱动提取工具将3000的驱动提取了出来,装在了Win7系统上(是32位的Win7)。装上后测试了一下喷嘴,果然如卖家所言,彩色正常,黑色是一点没有,

那就清喷嘴吧,执行了两三次清洗命令后再检测,一点效果也没有,黑色还是一点没有,这时心里感觉有些隐隐不妙。

把黑色墨盒抽出晃了晃,依稀能听到墨水声,于是怀疑是墨盒漏气,导致没有喷头没有吸入墨水,于是又跑去网上买了一套兼容墨盒回来,如下图,这兼容的和原装的差别还是挺大的,兼容的一次能装200多ml墨水,而且兼容的墨盒更长,上面带加墨孔,加墨时不用再把墨盒抽出来,但兼容墨盒插进去时要小心,有时插不进去,要多试几次,有几次实在插不进去,都是用原装的先插一下,然后紧跟着插兼容墨盒才插进去,看来这兼容墨盒跟原装的还有些区别,但是没办法,网上上也没有余粮了,找了半天就找到一家,没有可挑选的余地。

装上兼容墨盒后,又清洗了一次再检测,还是一点黑色没有,看来只能把喷头处打开看看了,由于不知道如何让墨车移出来,所以没办法,只能是当打印机打印时墨车来回移动时拔掉电源,打开喷头上面的盖子(由于当时打开盖子时没有拍相片,现在也不想再打开了),里面是两个独立的嘴头,黑色的单独一个,彩色的是红、蓝、黄在一起一个,上面可以插三个墨囊。

把黑色墨囊取下后把接头处的铜螺丝紧了紧,装上又试了一下,还是不管用,用针筒抽了一下,可以把墨水从墨盒处抽过来,看来管线也没有堵,那就用排除法,把黑色墨囊与兰色墨囊对换,黑色墨囊插在蓝色喷嘴上,蓝色墨囊插在黑色喷嘴上,然后清洗了一下,看看能不能出墨。

结果不但黑色的没有出来,蓝色的也没有出来,这下到好了,聋子还治成了哑吧,赶快又换了回去,在更换墨囊时,发现喷头下面有黑色和蓝色墨水渗出,这应该是喷嘴里残余的墨水,既然喷嘴里的墨水能流出来,那说明喷头应该是通的,没堵。

把墨囊换回后又清洗了一次然后测试,还好,蓝色又出来了,但是黑色依然一点没有,那么根据情况判断极有可能是黑色喷头坏了或主板上的F1管坏了,这两个不管是哪一个坏了,修理它们都超出了我的修理能力,况且这一个喷头卖好几百,还是拆机的(网上卖这种老打印机的喷头很少,只有一两家),感觉没有必要再在硬件上对3000进行维修(这也就是看它打印幅面大,彩色,而且是自带大连供,还有些利用价值,要不然早扔大街上去了)

既然来硬的不行,那就来软的,看看能不能从软件上来对3000的故障进行一下弥补。

首先想到的是黄色用到的最少,将黄色墨盒里灌入黑墨,这样想打印黑字时将所有的字选为黄色,这样就可以打印出黑颜色的字了,再加上原来的红色和蓝色,在打印时可以打出几种不同颜色的文字,但是打图片就麻烦了,所以这种方法只能放弃,用处不大,只能另外想办法。

既然打印机的红,蓝、黄三色正常(这三个颜色喷嘴一点没堵,也真是运气不错),那能不能想办法把这三个颜色完全利用上。

我们知道世上的各种颜色都是基出"三原色"的原理,打印机也是一样,用红、蓝、黄兑出各种各样的颜色,这三个颜色也能兑出黑色,但这兑出的黑色不是很黑,接近于深灰色的,而单独的黑色正好起到补充作用,令整体的黑色更深更黑,所以从理论上,没有黑色也不影响打印机的使用,只是打印出的黑色稍微浅一些(最早的打印机就有单墨盒的型号,只装一个黑色或彩色墨盒,如果装的是彩色墨盒,打出的黑色就是红、蓝、黄三色兑出来的),明确了思路,那就来找找软件或方法屏蔽掉黑色。

首先想到的大名鼎鼎的"蒙泰"软件,它有分色功能,还有单独制黑墨使用的功能,如图,但想的挺好,装上后才发现,蒙泰只对它自带的大幅面写真机支持这项功能,而对系统上安装的打印机根本没有这项功能,所以利用蒙泰来屏蔽黑色墨水的方法行不通。

这样一直想了几天,也没想出什么好办法,后来在Word中打字测试打印机喷嘴里,无意中将一段文字设成为灰色,发现居然打出了灰色,那么也就是说这个灰色不是黑色打出来的,而是红、蓝、黄三色兑出来的,

经过不断摸索,发现将文字颜色设为浅色25%时,打印机可以打印出来,而纯黑色就不行,虽然比黑色要浅一些,但总比没有强,

如下图所示,这样就可以在Word中打一些大字然后打印出来,虽然不是特别黑,但要求不高的情况下也能使用,还是那句话总比没强。

这下思路就一下子打开了,既然在Word中可以打印出接近黑色的浅黑,那么在Photoshop(以下简称PS)中也应该能打印出浅黑,这样在PS中设计一些图片时就不至于为打印时没有黑色而苦恼了,经过测试,在RGB和CMYK模式中,下面两个数值的采样颜色完全可以用红、蓝、黄三色兑出来打印,而且最接近纯黑色

胜利的曙光就在前面了,掌握了上面的知识后,在PS中设计图片时,需要用黑色的地方就可以巧妙避开,这样即使没有黑色墨水,凭三色黑水兑成黑色也能完成设计工作。

但是这种情况还只能限于我们自已设计图片,如果是外来图片怎么办,还一点一点去辨别哪个是纯黑色、哪个不是,那显然不现实,所以还需要更进一步。

那么图片中黑色能不能转化为浅黑色用红、蓝、黄三色兑色打印呢,熟悉PS的都知道,图片有RGB模式和CMYK模式,CMYK就对应着打印机的兰、红、黄、黑四色,那么我们把一个图片转换为CMYK,然后将K值适当减少或完全消除,来蒙骗系统和打印机,将剩余的CMY三色兑色替代剩余的K色

随便打开一张图片,选"调整可选颜色",颜色选"黑色",将青,红、黄三色拉到100%,将黑色反向拉到-50%以下,

然后打印试试,看看效果如何,黑色的值需要根据自己的打印机和黑水调试,我选的值跟你的可能不一样,选一个效果比较好的值就可以了。

上述方法在PS cs1中测试通过(这个方法好像对图片模式没什么要求,不用必须转为CMYK模式)。

在高版本的PS中,还有一个方法,打开图片后,选"图像模式CMYK模式"转为CMYK模式,然后点"编辑转换为配置文件",在弹出对话框中将配置文件选为"自定义CMYK"

根据自已打印机和墨水将黑色油墨限制在0%--50%以下,然后打印测试,看看打印机是否能打印出接近的黑色。这个方法在PS cs5中测试通过。

如下图玫瑰花打印,在没去K值之前,花中的黑色打印不出来,因为打印机没有黑色墨水,下图是去K值之后,图片整体颜色偏浅,但打印机用红、蓝、黄三色兑出了花中的黑色

再看下面一图,画红线处,左边的为没有去K值时,打印机打印不出黑色,右图是去K值后,打印机打印出了黑色

但是上述方法直接用于图片处理还好,如果用于CAD打印就麻烦了,总不能先把CAD变成图片,然后再去K值,一张两张行,十多张的话总太麻烦了,而且效率低下,况且CAD出图也是大幅面打印机的一项主要功能。而且如果对PS不是很熟悉的话,操作起来也很繁琐。

减少K值就是减少黑色,就是偷工减料,原来是100%的颜色输出,现在75%的颜色输出,按照这个思想,想起了遗忘很久的"打印省墨软件",在连供没有出现之前,各类省墨软件是省钱的一个好办法,后来连供出现,墨水变的不再奢侈,这类软件慢慢的就被遗忘了,现如今再装上试试。

于是下载了一个免费的"省墨软件",将省墨值设为10—20%试了试,果然,不用再经过PS里的去K值,可以直接用CMY混成黑色打印,在Word里打字也不有再选色块了,CAD也可以直接输出了,虽然颜色比正常黑色浅些,但不影响观看。

至此,3000打印机基本上在没有黑色墨水的情况下通过软件弥补,可以正常使用了,但又想到如果经常用的话,肯定也会产生不少废墨啊,尤其是之前还反复清洗喷头,能不能像现在常用的打印机一样将废墨管接出来呢。

上网查了查资料,根本没关于3000打印机废墨处理的资料,找到几个只是说如何清零,但清堆零以后,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废墨垫的问题上,废墨该排还是排啊。毕竟这打印机太古老了,20多年前用电脑的都不多,用打印机就更少了,用大幅面打印机的就更凤毛麟角,网上找不到资料也正常。

没办法只能自已摸索了,开始时拆了螺丝想把打印机上盖取下来,试了试放弃了,扣得太紧了,再抠坏了就得不偿失了,最后还是用传统老办法"大力出奇迹",直接在打印机上开了一个天窗,天窗正对着喷头的位置,透过天窗可以看到3000的两个废墨管(因为打印机清洗时可以分别对墨色和彩色单独清洗,所以有两个废墨管),如下图画红线处(晚上拍的,光线不太好,还反光),这样以后就可以把废墨引到打印机外了。

附带3000打印机清零方法:

color 3000:同时按住FAUSE LF/FF DOWN ARROW键,然后再住电源键不放直到喷头有反应。最后松开所有的键。

对应中文就是:按暂停 换行/换页 微调(向下箭头键)不松手 开机。

原创作者:孙健峰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1 3dmx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