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有没有遇到过或听说过这么两类学生:
一种呢,特别“勤奋”,上课老老实实听讲,下课认认真真写作业,这学习时间一点不比别人少,但是成绩呢,却总是在中游位置徘徊。
另一种呢,该学的时候学,该玩的时候玩,看上去也没比其他人勤奋更多,但却能一路领跑,成绩优秀。
那我们就要问一问了,这两种学生之间,它到底差在哪儿呢?
当然,除去智力因素以外,
最大的影响因素,可能就是学习方法了。
有些孩子,之所以能够四两拨千斤,成绩优秀,可能是用了比较高效的学习方法,而有些孩子,费了不少时间和精力,但学习效果一般,很有可能是用了比较低效的学习方法。
下面,咱们就来列举一些常见的低效学习方法,看看你的孩子用过多少呢?
第一种:“复读机”“复印机”“扫描仪”式学习法孩子们都要背单词吧!你有没有见过这么背单词的孩子:
“苹果 Apple,苹果Apple,Apple,A-p-p-l-e ”
是不是很像复读机,这种反反复复朗读的学习法,就是复读机式学习法。
类似的方法还有,有没有孩子是这么记生字、背课文的呢?
比如《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怎么记呢?就是在本子上一遍一遍地照着抄写,20遍,30遍,甚至40遍,50遍。这种一遍遍照着抄写的学习法,就是复印机式学习法。
类似的方法还有,你家孩子有没有这样学习过,就是在书本上勾勾画画,圈出很多“重点”语句,然后一遍遍从头到尾浏览这些重点。这种方法,就是扫描仪式学习法。
无论是复读机、复印机还是扫描仪式学习法,他们本质上都是依靠的重复的力量,就好像说,只要我重复的次数够多,知识它自动就会刻在脑子上。
第二种:“速效胶囊”式学习法速效药大家都知道,速效药最大的特点就是,速度快,药效集中,能快速消灭症状。
很多孩子的学习方法,也跟速效药一样,第一个特点,快速,第二个特点,集中。
这节课有10个生字,怎么记住他们呢?花一小时的时间,反复抄写50遍,10个生字全记住了。
这节课学了两位数的加法,赶紧做他20道两位数加法的习题,不信掌握不了算数方法。
有一篇课文,好几百字,要怎么完整背下来呢?我一口气重复50遍,中间不停下,总能记住他。
这种把很多知识摁在一个胶囊里,一口气吃下去的学习方法,就是“速效胶囊式”学习法。
其实,无论是“复读机”“复印机”“扫描仪”式学习法,还是“速效胶囊”式学习法,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信奉“熟能生巧”。只要我短时间内,大量地、反复地、集中地练习,我就能越来越熟练,只要我熟练了,我就记住了。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不是的!
我们人都会有一种错觉,叫“流畅错觉”,就是觉得,有些内容,我特熟,读起来特别流畅,我就觉得我掌握了。实际上,熟悉跟掌握之间的距离,差着十万八千里呢。
这是因为简单、机械的阅读、书写、练习,它对信息的加工程度比较低,对大脑的刺激,比较弱,不持久,所以很容易就会出现“学得快,忘得也快”这种状况,说白了,就是孩子用劲儿了,但是没走心,根本上就是一种“浅层学习”。那学习效果自然就不会高了。
这样的学习最大的特点就是“轻松”,不用怎么进行深度的思考,不用怎么挑战自己,不用怎么耗费太大的心力,只要按照要求,简单的重复就行了。
这样的学习方法,如果用一张图来表示,就是这张:
一个人挖井,挖了很多地方,这儿挖挖,那儿挖挖,但就是挖不出水,这是因为,他每次挖井,都是点到为止,根本不够深入啊!
那么,想要学习更深入,学习更高效,有什么样的更科学的学习方法呢?
策略一:自我测验这是一条绳子,上面穿满了珠子。
现在呢,我把这条绳子提起来,我们看,绳子上的珠子,很快全都掉了下来。
现在呢,我在绳子的一头系上一个绳结,再提起来,我们看,珠子一颗都没掉,全都固定在了绳子上。
为什么要给大家展示这几张图片呢?这是因为,孩子们的学习跟这个过程特别像。
孩子把一大堆的知识塞到自己大脑里,这个过程就像是把一把珠子串到了绳子上,但是别以为这样就万事大吉了,如果你只是简单地穿起了珠子,但是没给它打结,那么这些知识很快就会从绳子上滑下来,被忘得一干二净了。
想要让知识被牢牢地记住,你就需要给知识上打上结,一个不行就两个,两个不行就三个,多打几个结,这样知识就能被牢牢固定住,不会轻易遗忘了。
那怎么给大脑中的知识打上绳结呢?跟你分享一个最常用的方法,叫“自我测验”法。
自我测验,说白了就是自己给自己考试,就是学完一些知识以后,你能主动回忆和复述一下自己刚刚所学的内容,主动去参加一些测试、练习,自己问自己几个问题等,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检验自己对知识究竟掌握了多少。
这种方法是不是听起来很常见,不过今天我想提醒你的是,虽然你早就知道这种学习方法,但你过去很可能严重低估了这种方法的效果。
事实是,自我测验这种学习策略,可以大大提高学习效率,让知识学得更扎实,记忆更深刻。
这是因为科学研究发现,一种学习方法,越让我们感觉吃力,它产生的记忆才会越长久,越牢固,它的效果才会越好。
我们很多老师、同学还有家长,过去总觉得,只要让学生学起来更快、更轻松,学习效果就会更好。所以会怎么样,会让孩子用荧光笔、下划线,画出一些重点内容,会让孩子反复去读、去写、去背,但结果呢,很快就忘了。这是因为这样的方法,它对大脑的刺激是比较微弱的,这就好比是用小木棍儿在沙滩上写字,写得再卖力,一个浪头打过来,也就什么都没有了。
与之相对的,是自我测验学习,是学了一些内容之后,合上书,努力回忆一下刚刚所学的内容,有哪些关键概念、关键细节,或者,做一些与之配套的小练习。当然了,这样的学习方法比起一遍遍读、写,要费劲多了,而且见效慢,不如简单的读、写有成就感。
但是,正是因为这种方法更费劲儿,所以才更管用。
这是因为通过回忆、做练习,自我测试,我们会在大脑中去检索过去学过的知识,这个过程,会给大脑形成比较强烈的刺激,就像是在水泥板上,用刀子刻出的印记,这样子形成的记忆,就会非常深刻、牢固,不容易被遗忘。
关于这一点,有个数字特别有说服力,同样是学习某些内容,只需要1次自测,一周后的回忆率就从28%跃迁到39%。这还只是一次自测,如果时不时地多进行几次自我测试,那么记住内容的比例,就会大大提高。
策略二:实现学习中的两个“转变”咱们无论是老师,家长,还有学生自己,都有一个感觉,就是觉得这学习呀,最好集中注意力,一口气儿完成效果最好。
比如记生字,一共10个生字,我抽一两个小时,把10个生字每个生字各写30遍,争取一下子都记住他们。
比如背诵一篇课文,我最好抽个一两小时,读个四五十遍,争取一口气把整篇文章背完。
再比如说看一本书,我最好一口气儿读完,然后记住里面所有重要的内容。
总觉得这样的学习最省时省力,效率最高。
但是我想要告诉你,这种想把要学习内容集中起来,集中注意力,一口气儿全都学完的学习方法,其实是最低效的学习方法。
这就好比吃饭一样,如果你把所有食物一口气全都吃下去,即便你咽得下去,食物在你的胃里也很难消化吸收。但如果你能把食物分开,少食多餐,细嚼慢咽,食物就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消化和吸收。
学习也是同一个道理,想要更好的学习效果,知识记得更牢固、更长久,就不能想着一口气把知识都学完,而是要“少食多餐”,分批次的学习。
具体怎么做呢,我们的建议是,在学习方法上,要让孩子实现两个转变:
一个是变集中学习为间隔学习。
一个是变单一学习为交叉学习。
具体什么意思呢,我们来看两个有意思的实验。
- 第一个实验
是这么做的,有人挑选了一批实习医生,参加一项微手术学习,这项学习一共有四节课。
其中有一半儿的医生,是集中一个时间,一口气学完了四节课。而另一半的医生,每隔一周的时间学习一节课。
你猜两组医生学习效果有什么区别?答案是那些隔一周上一课的医生,他们在各项评估中的得分都高于那些一天之内上完四节课的医生。
这就是第一个转变:时间上,变“集中学习”为“间隔学习”
- 第二个实验
讲的是,一个公司培训新员工,需要培训10个步骤。
有一组新员工,就是从第一步开始学起,先把第一步学好了,掌握了,再进入第二步。下面几个步骤依次类推。
另一组新员工,不一样,是先练习几次第一步骤,还没太熟悉呢,就跳入第二步骤,第二步骤还没太熟悉呢,就跳入第四步,然后第三步,再然后第七步……这样随机地跳着往下进行
你猜哪组员工学得更牢固?答案是第二组,那些还没完全熟练就随机跳到其他步骤的员工,他们对培训知识掌握得更牢固,更持久。
这就是第二个转变:内容上,变“单一学习”变“交叉学习”
无论是间隔学习还是交叉学习,它们的原理是这样的:
当我们把学习时间间隔开来,把不同的学习内容穿插着进行的时候,会迫使孩子在学习内容上投注更多的注意力,并且不断温习之前的学习内容,这实际上是在大脑中对知识进行了反复强化,所以记住的内容就会更多,记住的时间就会更长。
所以呢,我们建议你,把“间隔学习”和“交叉学习”这个原理应用到孩子的学习上,就会让孩子的学习效率翻番。
过去,孩子们可能习惯几个生字,一块全都记住,现在你不妨分成几批让它记住。
过去,孩子读课文的时候就光读课文,写生字的时候,就光写生字,造句子的时候就光造句子,现在,你不妨让孩子几种学习内容交叉着进行,说不定效果会更好哦!
本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