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复印机儿童动画(投影仪儿童动画片推荐)

数字复印机儿童动画(投影仪儿童动画片推荐)

首页办公设备复印机更新时间:2021-12-14 23:38:35

步入大厅发表演讲是一种“令人怯步”的体验,一位演讲人后来回忆道,但是“我们有投影仪和各种技术来帮我们解决问题”。这里指的技术就是来自微软公司的演示软件PowerPoint,而这位演讲人则是时任美国国务卿科林•鲍威尔。

鲍威尔用45页幻灯片展示了文本片段,有的配以照片或地图,其中一些甚至嵌入了视频剪辑。在他75分钟的演讲中,技术部分的表现堪称完美。多年后,鲍威尔回忆道:“当我完成演讲时,我的感觉非常棒。”

那天是2003年2月5日,面对联合国安理会,他代表小布什政府以一种“有力的方式”提出了对伊拉克开战的最后主张。在这一点上,他获得了成功。那时小布什总统早已下定决心发动战争,鲍威尔的演讲(成为一直以来世界上最有名的PowerPoint演示之一)只是为了顺利推进计划的实施。次月,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和波兰对伊拉克发动了军事入侵。

2003年,PowerPoint已经变成全球大部分地区几乎不可或缺的一种沟通和说服的工具,鲍威尔的演讲正是一种生动体现。从那时起,PowerPoint的统治疆域变得越发完整。同样一种工具,美国国务院和中央情报局官员用来推动国际联盟走向战争,小学生们则用来做关于行星、企鹅和诗人的课堂报告。微软宣称,全球共有12亿份PowerPoint拷贝文档,也就是相当于全球每7人就有1份。每个月都大约有2亿份拷贝文档被使用,虽然并没有人真正计数,但累积生成的PowerPoint幻灯片数量肯定已超10亿。PowerPoint的影响如此深远,以至于有知名人士谴责该软件对思维本身产生的影响。以反对PowerPoint的“认知风格”而闻名的信息可视化权威专家爱德华•塔夫特(Edward Tufte)认为,PowerPoint具有“透视缩短证据和思想”的特征,并且有一种“深度分层的单路径结构”。

PowerPoint在现代生活中的地位是如此根深蒂固,以至于说它还有历史听起来可能都是奇怪的想法。但它作为一个商业产品,确实有着非常确切的使用周期,这可以追溯到30年前,即1987年。显然,创造了PowerPoint的那家硅谷公司的创始人们当初并没有想制造出一款演示软件,更不用说要开发一款变革全世界群体沟通方式的工具了。相反,PowerPoint是在希望破灭中的一线生机,把一家苦苦挣扎的初创企业从失败边缘拉了回来,并在后来取得了其创造者无论如何都想不到的成功。


PowerPoint并不是第一款在个人电脑上创建演示文档的软件。在PowerPoint于1987年推出之前,从1982年开始,市面上就已经有其他大约五六款软件了。也就是说PowerPoint最后的统治性地位并不是先发优势的结果。此外,大家最熟悉的一些功能,比如包含文字和图片的中心主题,项目符号列表,幻灯片演示、浏览,甚至它们之间的动画过渡等,也都并非PowerPoint的原创。然而,它如同“舒洁”之于面巾纸,或“思高”之于胶带,“PowerPoint”成为了所有演示文档创建软件的代名词。

包括PowerPoint和前作软件在内,幻灯片主题这个概念都是直接从摄影中提炼的。实际上一些演示程序还可以生成幻灯片投影仪所使用的35毫米演示幻灯片。不过在大多数情况下,早期程序创建的幻灯片是打印在纸上制作成报告,然后转换为透明幻灯片供头顶上的投影仪使用,或保存为数字文件在电脑屏幕上进行展示的。

因此20世纪80年代的个人计算机用户,尤其是企业用户,有着很多选择,且商业软件市场当时正在经历爆发式增长,应用程序生成各种电子表格、文档、数据库和商业图形,每一个类别都形成了数百万美元的业务市场。当时,评论家们认为商业软件的泛滥标志着办公自动化的一个新阶段,计算机的使用开始从财务部门和打字小组蔓延到办公室精英。从中层管理者到女强人们,新的商业软件预想中和实际的用户都是白领阶层。

PowerPoint就是在个人电脑席卷美国办公室的时期诞生的。起到主要推进作用的是“蓝色巨人”IBM于1981年推出的个人电脑。那时,美国官僚作风盛行——企业和政府一样,已经习惯于购买IBM的电脑了。这种新型机器很快被称为个人电脑,并野火燎原般在办公室里蔓延开来。

个人电脑如此蔓延的基础前提,早在之前的10年间,也就是20世纪70年代就已开始奠定,源自当时技术社会的愿景——“未来的办公室”。它和我们如今已经习以为常的联网个人电脑很像,也源于施乐公司带有传奇色彩的帕洛阿图研究中心(PARC)。该中心成立于1970年,旨在发明可以装备未来白领办公室的计算机系统,公司希望它能主宰该领域,就像施乐公司曾主宰复印机行业一样。许多年轻聪明的计算机科学家和工程师们被招募到PARC工作,他们来自麻省理工学院、卡内基梅隆大学、斯坦福大学、伯克利大学、犹他大学和斯坦福研究所,早在由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赞助的一系列计算机科学专业计划中就已互相认识。

1972年,PARC的研究人员开始关注一种新型个人电脑,他们称之为Alto。以艾伦•凯(Alan Kay)、巴特勒•拉姆泼逊(Butler Lampson)、鲍勃•泰勒(Bob Taylor)和查克•塞克(Chuck Thacker)为首的研究人员都对一个非凡的想法感到着迷:在未来的办公室里,每个人都有一台像Alto一样的专属电脑。此外,这些计算机将通过网络相互连接,甚至还有其他更大的计算机加入,既有本地互联又有远程互联。这种联网将会形成通信和计算资源的网络,其能力将远远超越任何一台个人计算机。在追寻这一愿景的过程中,以太网出现了,还出现了PARC通用分组协议(PUP),这正是今日互联网TCP/IP标准协议的一大重要前身。

Alto的创造者们强调机器的图形处理能力,专门分配了计算机的大量软硬件用于渲染高分率的图像,包括排版、图画、数字照片和动画。这是在当时的主流电脑的基础上迈出的巨大一步,那时的主流电脑还在使用打孔卡片、纸质输出、电传打字机和“哑巴”终端。而Alto的用户可通过图形图像界面访问、生成和操作信息,甚至文本也被视为图像。计算机通过一个标准的键盘以及刚刚从道格•恩格尔巴特(Doug Engelbart)位于斯坦福研究所的实验室中出现、当时还很新奇的鼠标来控制。

计算机的这种图形化转变,在Alto的一种编程语言——Smalltalk——中可能体现得最为明显。它由凯、丹•英格尔斯(Dan Ingalls)、阿黛尔•戈德堡(Adele Goldberg)等人合作开发;Smalltalk不只是一种编程语言,也是一种程序和用户环境。它向个人电脑引入了图形用户界面(GUI),包括有重叠窗口的虚拟桌面、环境菜单和弹出菜单、文件浏览器、滚动条,可以通过鼠标点击选择,甚至还可以进行剪切、复制和粘贴。

尽管此类创新表面上看属于专利内容,但到20世纪70年代时,施乐的经理和PARC的员工都会定期跟外面的人讨论他们的发现,并且在杂志上发表Alto系统的细节。毕竟PARC的研究人员们也都是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的计算机科学家与工程师社区的成员。许多看到过Alto系统的参观者们都认为它是富有革新意义的。

其中一名这样的参观者便是苹果公司的创始人之一史蒂夫•乔布斯。继1979年施乐对苹果公司进行投资之后,PARC的研究人员向苹果公司的工程师和管理者们演示了Smalltalk和其他一些以前只向内部人员展示的程序。乔布斯被所看到的这一切迷住了,随后决定对苹果公司当时正在开发的商用计算机Lisa重新进行调整,以使其充分包含PARC特色。几年后,乔布斯离开Lisa项目后,抓住了另一个打造低成本计算机的项目的控制权,并使之也贴近PARC风格。那台电脑就是后来的麦金塔。

这一切和PowerPoint到底有什么关系?苹果公司耗费了大量人力和财力资源让Lisa和麦金塔充分包含PARC范式,但并不是苹果公司的每一个人都高兴这样。特别是那些正在对苹果二代和三代电脑进行维护的工作人员,他们觉得他们的努力被亏待了。到了1982年,第三代苹果电脑的产品市场经理泰勒•波尔曼(Taylor Pohlman)、苹果二代及三代电脑的软件市场经理罗伯•坎贝尔(Rob Campbell)都觉得受够了。他们离职并一起创业,建立了后来创造出PowerPoint的公司。

但PowerPoint根本不在他们最初的计划之中。

让波尔曼和坎贝尔走到一起,同时让他们跟苹果渐行渐远的是他们的身份,两人跟Lisa和麦金塔项目中那些计算机科学出身的工作人员不一样。虽然波尔曼和坎贝尔都有技术头脑,但他们也看重市场和销售。在苹果之前,波尔曼在惠普公司做市场,而坎贝尔曾运营一个小型的财务软件公司。

1982年底,两人离开了苹果公司;在1983年初,两人获得了6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并创建了一家软件公司,他们称之为Forethought。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家初创公司当时的目标是将PARC特色带给IBM个人电脑及其类似产品——从本质上来讲,是想对苹果公司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那一年,苹果Lisa电脑面世,定价近1万美元(以今日美元价值计算,超过2.5万美元)。此前两年,施乐公司将自己的个人电脑XeroxStar以更高的定价推向市场。波尔曼和坎贝尔的想法是将施乐Alto那样的图形图像软件环境,带给广受欢迎但在图形方面有所不足的个人电脑。

Forethought的创始人们想吸纳Alto的Smalltalk中的一个重要方面——“面向对象编程”,进而超越Star和Lisa。简而言之,当时的传统编程方式把数据和处理程序分开进行处理。而在面向对象的编程中,数据和程序被组合为“对象”,这些对象间可以通过传递消息进行交互。支持者认为,面向对象编程的模块化可以加速开发,提高灵活性并实现动态变化。例如,技术熟练的Smalltalk程序员可以在程序运行的同时快速更改GUI。自此,面向对象编程成为使用最广泛的主流编程语言范例。

波尔曼和坎贝尔设想了一种面向对象的软件平台,即以文档为中心构建的Foundation。每一个Foundation文档的表现都会像Smalltalk的一个对象那样,企业用户可以把其与其他文档放在一起创建,比如说一个报告里面可以有一张图表,包括近期销售情况、客户特征的统计分析、对一件产品提出的变更图示,以及一块说明性文字等等。每个元素都是动态、可扩展以及可编程的。不论是电子表格、数据库、图示还是文字处理,Foundation都可以处理。用户可以用鼠标点击选择一个文档,接着文本菜单会提供适合该文档的选择。Foundation本质上将成为办公室员工们的Smalltalk。

Forethought开始招兵买马,从施乐PARC挖来了熟悉面向对象编程和所见即所得(WYSIWYG)应用的软件开发工程师。在所见即所得应用中,文本和图形显示在屏幕上的样子与打印出来的效果十分相近。为了创造这种特定功能,这家初创公司与外部供应商签署协议;Forethought还从数字设备公司购买了一台强大的VAX计算机进行软件开发工作。

但不到1年时间,公司就陷入了困境。一方面,开发人员对是否有个人计算机能够运行Foundation感到非常担心。苹果 Lisa的计算能力是够强,它在市场上已经失败,麦金塔的计算能力又太差。而IBM个人电脑的能力还远未达到Forethought的希望与计划要求。

更令人担忧的是甲骨文公司宣布,还需要1年才能完成合同约定的数据库代码。这意味着Foundation的发布将继续令人绝望地推迟。Forethought的营运资金本来就少,又没有资源自己开发数据库。可以说公司正面临着一场生存危机。

这时管理层和投资者并没有选择清算出局,而是决定“重启”Forethought,用如今硅谷的说法,也就是“重新定位”(Pivot)。Foundation的工作被搁置,公司转而专注于软件发行,即为别人编写的计算机程序提供制作、营销和支持服务。Forethought的发行机构以Macware品牌之名为苹果麦金塔电脑制作软件。这一做法是成功的。说来也奇怪,它最热门的软件是一款数据库程序:FileMaker。

有了FileMaker漂亮的销售数据,Forethought开始自主开发一款新软件。这次新的努力由领导Forethought公司产品开发的资深计算机科学家罗伯特•加斯金斯(Robert Gaskins)提出。加斯金斯博学多才,在加入该行业之前,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同时攻读英语、语言学和计算机科学的博士学位。他又招募了一名年轻聪明的软件开发程序员丹尼斯•奥斯汀(Dennis Austin),奥斯汀曾在Burroughs公司开发编译器,并在一家做笔记本电脑的初创公司开发GUI操作系统。

加斯金斯和奥斯汀密切合作,实现Forethought的新产品的概念化,并进行设计和确定。加斯金斯在演示软件上发现了一个机会,认为他们可以把PARC的元素应用到这个应用上。他构想了用户在图形化、所见即所得的环境下创建图文幻灯片,然后输出到35毫米的幻灯片、投影胶片或者视频显示和投影仪上,还可以通过网络和电子邮件进行电子化分享。演示文档可以从商业用户的脑海中一跃而出,而不必首先通过公司的美工部门进行转化。

加斯金斯为新产品Presenter设定的终极目标是把它装入IBM的个人电脑及类似产品中,但他与奥斯汀很快就意识到,苹果麦金塔才是更有希望的初步目标。Presenter的第一版特别设计了一个程序,让用户在苹果新推出的激光打印机LaserWriter上打印幻灯片,然后把打印出来的东西复印成透明胶片,用于高射投影仪。

奥斯汀很快开始在Lisa电脑上用苹果Pascal语言为Presenter进行编程工作,最终将重心转向了麦金塔。另一位有经验的开发程序员汤姆•拉德金(Tom Rudkin)也加入进来,两人尽可能地贴近麦金塔新的用户操作界面和操作模式。事实上,Presenter的源代码包括了苹果提供的文字处理代码,苹果在自己的文字处理系统MacWrite中也使用了这些代码。

1987年4月,在酝酿许久之后,Forethought向市场推出了新演示程序,只不过更换了名称。Presenter也就是我们如今所说的PowerPoint1.0(关于改名有不同的说法),麦金塔的用户们几乎无人不知这个一夜之间梦想成真的案例。在第一个月,Forethought就已经在PowerPoint上了拿到了100万美元的预售额,净利润达40万美元,这个数额差不多就是公司的研发投入了。在PowerPoint面世3个月后,微软以1400万美元现金收购了Forethought。

PowerPoint后来成为微软的演示软件,首先只面向麦金塔,后来也支持Windows。Forethought变成了微软的图形业务部门,由加斯金斯领导了5年,而奥斯汀和拉德金作为PowerPoint的主要开发人员在这里工作了10年。微软很明智地把图形业务部门留在了硅谷,而没有转移到华盛顿雷德蒙微软工业园区。这个部门成为微软在该地区的第一个前哨站,至今仍在进行PowerPoint的开发工作。

尽管PowerPoint从一开始就是成功的,但仍然面临着激烈的竞争,有好几年的时间,它的市场份额都被LotusFreelance和SoftwarePublishing推出的哈佛图形工具反超。PowerPoint的引爆点出现在1990年,微软开始以1000美元的套装价格打包销售微软Office,里面组合了Word、Excel和PowerPoint等产品。而在此之前,套装里的每一款产品都是独立销售的,每款价格在500美元左右。

因为大多数个人电脑用户都需要文字处理系统和电子表格程序,因此微软给Office的定价是很有吸引力的。而另一方面,PowerPoint的竞争对手则把微软这种策略视为免费搭售PowerPoint而愤恨不已。在超过25年的时间里,微软的竞争逻辑被证明是无懈可击的。

近日,商业软件市场再次发生变革,微软Office现在必须与采取了类似捆绑策略但完全免费的其他软件竞争,比如谷歌、LibreOffice等其他公司的软件。生产力软件往往驻留在云端,而不是在用户的设备上。与此同时,全球个人计算的主导模式已经从台式机和笔记本电脑转移到智能手机。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哪个个人电脑的新愿景能够跟20世纪70年代诞生于施乐PARC的那个相媲美。所以从目前来看,PowerPoint将继续站稳脚跟。

作者:David C. Brock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1 3dmx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