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世文正在参与学生们的“头脑风暴法”研究性学习课堂探讨。受访者供图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徐运源 通讯员 钟双林 侯潇
“大家想想有没有针对‘起床困难户’的有效方法,想法愈奇愈好。”日前,在长郡中学高一某班的研究性学习课上,当学生代表为全班同学讲完“头脑风暴法”后,综合实践教师彭世文提出问题。教室里立即热闹起来。“喷冷水”“闹钟一响就把床翻转过来”“把作业本放在碎纸机上,闹钟一响碎纸机就启动”……大家毫不顾虑自己的想法是否“离经叛道”或“荒唐可笑”。“把作业本放在碎纸机上”的想法引起了彭世文的注意,因为学生最在乎的就是作业。他当天在网上搜索,发现还没有这方面的创意,于是鼓励提出想法的学生将灵感变成发明去申请专利。
这是彭世文课堂上的平常一幕。从事科技创新教育20多年,他将创新教育引入研究性学习课堂,形成了一套“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思维、激励学生成功”的教学模式,成果显著:指导学生完成的科技研究项目,获市级以上奖励200多件;参加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和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共有52人获得全国一、二、三等奖;所辅导的学生已有26人保送或自主招生进入名牌大学。
学生杨谨睿就是代表之一。一年暑假,杨谨睿参与学校组织的“走进工厂”实践活动,来到株洲醴陵参观日用瓷生产基地。在瓷碗质检车间,他看到工人们采用目测法检测瓷碗的口缘圆度和形变情况,费神费力。工人们告诉他,下班后常感身心疲惫。
“能不能发明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检验可靠而又成本低廉的检验装置呢?”杨谨睿向彭世文提出这一想法,得到了“课题源自企业生产需要,具有现实意义,值得探索”的肯定。在彭世文指导下,科技创新课题“瓷碗口缘圆度等级快速判定装置”应运而生。
“用最简单的方法来解决最复杂的问题,就是最好的发明。”彭世文常跟学生说。一天,杨谨睿正为原理方案冥思苦想不得其解时,在学校运动场看到了同学单手抓篮球扣篮的一幕,瞬间有了灵感:将瓷碗扣在球体上,可以解决瓷碗口缘圆度检测所需要的定位难题,方便快速检验。经过实验、修改、完善,“瓷碗口缘圆度快速判定装置”终于成型,将瓷碗紧扣在装有光敏电阻的球体处,就能快速显示出瓷碗的口缘圆度等级。
该项发明获第 29 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法国巴黎国际发明展金奖。如今,杨谨睿已进入高校从事科研,成为院士门生。即使毕业多年,他仍然活跃在彭世文建立的“长郡科技创新实验室”QQ群里。
从一名普通物理教师成长为长沙市创新教育专家、全国优秀科技辅导员,彭世文回忆说,这一切源于2000年听了中南大学一位教授的讲座“让创新的智慧闪光”。正是这场讲座,让正在思考如何突破应试教育的他,一下子找到了教育的方向和意义。于是,他放弃了轻车熟路的物理教学,改行当了一名科技老师,并且一干就21年。
“如果说当时改行是一腔热情,那么现在我认为是一种情怀,一种为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情怀。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愿意为之付出。”年过半百的彭世文初心不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