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保真扫描仪扫描老照片(老照片扫描仪使用方法)

高保真扫描仪扫描老照片(老照片扫描仪使用方法)

首页办公设备扫描仪更新时间:2022-02-18 02:51:09

2016年黄岩南宋赵伯澐墓发掘现场

2016年5月,浙江台州市黄岩区一村民在建房挖地基时,发现一口红色棺杶,随即报警,之后考古专家闻讯赶到。在现场,考古专家发现了一块墓志铭,时间显示是南宋的绍兴年间,根据墓志铭上的内容,专家确定墓主人是赵伯澐与其妻李氏。

墓志铭

据宗谱记载,赵伯澐系宋太祖赵匡胤七世孙,出生于南宋绍兴二十五年(公元1155年),卒于嘉定九年(公元1216年),曾任平江府长洲县丞,赠通议大夫。长洲就是现在的苏州,通议大夫是宋元时期文散官名,相当于现在的局级干部。

水晶璧外径 7.5 厘米,孔径 3.2 厘米,厚 1.2 厘米,现收藏于台州市黄岩区博物馆。

赵伯澐随葬的南唐玉璧,是公元940年南唐开国皇帝李昪的祭天之物。

据专家介绍,赵伯澐墓棺是浙江目前唯一没有被盗且保存完好的南宋棺椁。开棺之后,考古人员惊异地发现,此墓 除了在墓主人的肩膀两侧发现了一个玉壁和一个水晶壁之外,剩下的都是铜镜、香盒、衣物等生活用品,其中丝织衣物占比重较大。作为皇室后裔,又是南宋官员,这样的随葬品实在算不上丰厚,甚至有些寒酸。

2016年6月28日,黄岩区博物馆将赵伯澐墓出土的尸体连同尸身服饰整体饱水保存于冷柜中运至中国丝绸博物馆,委托其进行应急保护。

赵伯澐尸身扫描

为充分挖掘赵伯澐墓随葬服饰所蕴涵的重要价值,专家在揭展前采用了便携式高保真扫描仪对尸身整体进行高清扫描、三维记录、CR扫描。 最终,中国丝绸博物馆圆满完成赵伯澐墓随葬丝绸文物的应急保护工作,共清理出77件完整丝绸服饰。

现场清理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服饰随葬?这还要说到宋朝人的独特审美和超然物外的性格。

货郎图局部 (宋)苏汉臣

宋朝是一个风雅无边的朝代,男士可以簪花,可以穿裙装,可以化妆,人们只在乎你美不美,雅不雅,不会说你娘。宋朝的士大夫、文人又都有着超然物外的性格,《朱熹家训》中说:“多余之物,不用也罢。”对于赵伯澐来说,珠宝玉器或许就是多余之物,身前如何装扮,死后便如何入殓,如此简单。

赵伯澐棺杶清理出的77件完整丝绸服饰中,有58件是随葬在身边的,还有19件被分为8层穿在身上。古人“视死如生”,所以赵伯澐带走了一年四季、各种款式的服饰, 涵盖了衣、裤、袜、鞋、靴等,且织物品种齐全,有绢、罗、纱、縠、绫、绵绸、刺绣等品种,堪称“宋服之冠”。

对襟双蝶串枝菊花纹绫衫

随葬衣物清一色的质朴淡雅,大部分颜色为褐、灰、黑色,并无大红大绿的鲜艳服色。这也反映出宋代文人的审美观念,追求“雅”而非“俗”。就像宋代五大名窑,淡雅清逸、富有内涵。

交领莲花纹亮地纱袍

出土文物中有一件“交领莲花纹亮地纱袍”,曾在杭州G20峰会上亮相,受到各国领导人赞赏。这件包含了我们东方古老文明的丝绸华服,给世人留下了惊艳的瞬间。

责任编辑:子曰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1 3dmx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