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紫金山新闻
年前,在2019年度近百个考古项目中,南京脱颖而出,凭借“南京栖霞区明代窑业遗存2019年度发掘”、“南京市碑亭巷六朝宫城遗址发掘与保护”、“南京市西营村南唐窑业遗存与六朝建筑基址发掘”、“南京市清凉山石头城北延遗址发掘”获得江苏省考古学会2019年度四项考古大奖。
这些遗址遗迹中,究竟蕴藏着南京怎样的历史?这一年的考古发掘中,又取得了哪些新发现?南京考古如何取得如此丰收成绩成为省内之最?……带着种种疑问,记者联系上了几位考古项目负责人。
关键词:发现
“考古前置”下的遗址发掘与保护
“六朝金粉地,十代帝王都”。6000年的人类文明史、2500年的建城史、450年的建都史,为南京留下了丰厚的文化积淀和独特的人文景观。历史文化丰厚的南京,可谓到处都是历史遗迹。
碑亭巷遗址 三维动画展示
坚守文物安全底线,南京全面实施了《南京市地下文物保护条例》,2019年更全面落实“土地出让考古前置”,有效降低文物保护与城市建设之间的矛盾风险。
而南京诸多考古发掘,都围绕着基建而来。以“南京市碑亭巷六朝宫城遗址发掘与保护”项目为例,地处市中心的该遗址区域与很多南京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项目负责人、南京市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陈大海告诉记者,玄武区碑亭巷53-91号当时地处南京外国语学校太平北路校区配套设施工程,“该地块位于南京市地下文物重点埋藏区——六朝宫城范围内,所以在工程之前根据‘保护条例’,南京市考古研究院对该地块进行考古发掘。”
南京栖霞区明代窑业遗存的官窑山发掘与保护等其他项目,也均是如此。
关键词:成果
南京这项14世纪东亚砖窑最高技术影响至今
一年四项大奖,加上十年磨一剑地以江苏南京官窑山明代官窑遗址发掘入围201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候选项目,也很多人将2019年视为南京的“考古丰收年”,对此“官窑山”项目负责人、南京市考古研究院考古研究部主任马涛对记者笑言:“也不能这么说,其实南京每年都是硕果累累,只不过2019年厚积薄发。”
马涛告诉记者,官窑山遗址由90多座窑和大量相关窑业遗迹构成,发掘揭露了其中16座窑以及窑业相关的建筑基址、砖坯晾晒场、排水系统、交通水系等,出土大量带有“应天府”“上元县”等铭文的城砖,“该窑址是目前发现的窑场规模最大、窑体数量最多、布局最为完整、保存最好的主要烧制南京都城城砖的明代官窑遗址。”对于该遗址的发掘,对于了解明代南京城是如何建造?如此高规格、巨量的城砖,是在哪里烧造?又是如何运输?都有重要的意义。
官窑山遗址现场
不过在考古发掘过程中,团队有了一个有趣的发现:“这90多座窑体统一规划、分布集中、规模宏大,单个窑体结构完整、设计合理,体现了高超的科学烧窑技术,甚至代表了14世纪东亚砖窑技术的最高水平。”
南京的这项烧窑技术如何高超?“首先,南京城砖几百年不坏,这样的技术就很了不起。而从窑体利用自然山势建造,到窑体规模、窑门尺寸、火塘形状、窑床高度、窑室深度、吸烟孔和烟道形状、排水沟槽等结构的设计,既保证了窑体极好的聚热效果,烧成质量极高的城砖,又节省了人工、提高了烧窑操作的便利性,体现了科学合理的窑业设计思想。”一同参与项目的南京市考古研究院杨平平告诉记者,南京当时的这个窑业技术与烧造工艺代表了当时东亚窑业技术的最高水平。
“我们在文献资料中也发现,这项技术也传到了日本与韩国,并且有趣的是这项技术在一些边远的地区现在还能看见,很多窑厂还是延续了这样的格局。”马涛介绍。
同样参与了“西营村南唐窑业遗存”项目的杨平平告诉记者,同样是官窑,两者存在年代上的差别之外,西营村官窑则更加完整。“南唐窑业遗存的窑场始烧于南唐,沿用至宋代,是南京地区迄今为止考古确认的唯一一处性质明确的烧制砖、瓦的南唐—宋代的官办窑场。其中发掘出了很多建筑构件与南唐二陵的几乎一样。”杨平平分析,“最重要的是我们更在其中发现了没有烧过的砖坯,要窑业的储水井等配套也非常完整,这对我们研究非常有帮助。”
东晋水井 井壁纪年砖
而一口东晋水井的“首次发现”也让南京市碑亭巷六朝宫城遗址发掘与保护”项目团队十分欣喜。“碑亭巷六朝宫城遗址,发掘地点位于六朝建康宫城核心区,本次发掘出土了丰富的遗迹与遗物,是近年来六朝建康城遗址的重要考古发现。”陈大海介绍,六朝很多遗址在岁月朝代更替中被毁,这些发现都成为孙吴、东晋在南京留下宫城的见证物,“发现的孙吴砖砌水渠始建于六朝早期,保存较好,规格高,属宫城范围内的重要建筑遗迹;发现的石构遗址规模大、等级高,是同类遗存的首次发现,对探讨六朝建康宫城区域历史变迁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而在这口砖井的井壁上发现的东晋‘建元元年立’纪年砖,也是南京地区六朝砖井中的首次发现。”
关键词:科技
高科技下的数字采集让考古事半功倍
高科技也是南京考古团队如今运用最多的手段,其中运用三维扫描等技术对现场遗迹进行数字采集,让很多考古发掘项目事半功倍。
窑场北片区航拍
“文物是国家不可再生资源,由于文物的真实和不可再生等特性,对于文物本体应尽量减少接触,三维扫描技术能够以非接触、无损害、全方位、高精度的方式准确有效地获取文物的真实信息,这对于实现文物保护,建立文物数字档案及资源共享具有很重要的意义。”马涛告诉记者,三维扫描技术可以将可移动文物或者考古工地现场以三维点云的数据形式实时存储下来,实现从二维到三维、从平面到立体的量测。与传统测量模式相比,三维扫描技术更加便捷,大大降低劳动强度,成为考古领域三维数字化存档空间数据的一种重要技术手段,“此前一个有经验的领队花了10年可能都掌握不全的数据,如今通过三维扫描技术就可以快速掌握了。”
而热释光、光释光检测技术的应用,也为南京的考古项目提供了更科学的依据,“比如官窑山的环境分析、土壤分析,窑炉的温度为什么是1000摄氏度?我们都口说无凭,通过这些检测技术,提供了强有力的帮助,让我们的考古更加科学化。”
关键集:保护
让考古惠及市民提升城市文化品位
考古的最终目的之一是保护,是要让考古成果惠及百姓。
采访中记者也了解到,在这些获奖项目中,已经有了保护成果利用展示的相关建议与措施。
碑亭巷遗址 水渠明沟、暗沟结合处
陈大海告诉记者,考古队建议对碑亭巷遗迹进行原址保护,“因为大部分是地下遗迹,应该在校园内负一楼筹建展厅将砖砌水渠、石构遗迹及砖井等遗迹进行原址保护和展示。”
而南京官窑山砖窑考古遗址公园也已经在规划之中,公园内将建设南京城墙砖窑博物馆,建筑面积12700 平方米,游客中心面积2300 平方米,设置未挖掘遗址展示和已挖掘遗址展示。此外,公园内还要设置观影台、窑歌剧场、砖窑主题酒店、城砖迷园等,未来,南京将多一处景点。
“对相关遗迹进行开放式保护和展示,让市民近距离感受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也让考古成果惠及市民,提升城市文化品位。”陈大海说。
南报融媒体记者 王婕妤
南京市考古研究院供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