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影仪怎么放大上下间距(投影仪投影区域放大怎么调)

投影仪怎么放大上下间距(投影仪投影区域放大怎么调)

首页办公设备投影仪更新时间:2022-02-13 04:25:06

前文回顾:用4K投影机组建家庭影院【壹:从零开始基础篇】

前文在大年初四发布完就杳无音讯了~~~小号在今年春节前后推送频率颇高,我没有团队,啥都得靠自己琢磨、自己写,想要经常推新就须疯狂创作,所以春节也没捞着休息。发布完“壹”后才想起春节假期仅剩两天,还啥家务都没做呢!于是挑了一件原计划的事儿 —— 整理碟柜中的六个格(约750盒影碟)。一干就是两小天(不仅要分类摆放、还要逐一登记)。初七正式上班!今、明两天利用节前的加班换了串休,争取把这个系列做完吧……

为了让大家在阅读后文时理解所有用词的含义,今天还不能进入正题,咱们继续聊“基础”。


家用投影机对“环境”的要求

想让家用投影机显示又大、又靓的的画面,有两点是需要保证的,一是“距离”、一是“环境光”。前者决定了画面大小、后者决定了画面质量。根据投影机的工作原理,其镜头与银幕之间的距离越大投出的画面就越大、环境光线越暗画质越好。

头两个月,某碟友群里出了段子:一位碟友说:他买的正版蓝光碟白天看效果很一般、晚上看还不错……弄得其他观众一头雾水,怎么同一张碟、不同时间看效果还能不一样呢?再一打听:原来是位投影用户,而且还是在不遮光的情况下使用投影看碟……

“电视机”是自发光的,所以不太受外部环境光的影响。投影机是折射光,从机器射出光线到银幕方能形成图像,它需要距离,而这段距离如果受外在的环境光影响,就会大幅影响面质。甭说民用投影机,就是商业电影院里的放映机也是如此。本地万达影城在放映正片前都是亮着灯的(黄色的暗灯),此时银幕会播放映前广告、预告片等,正片“出龙标”后开始灯光渐暗至关闭,开关灯前后是可以看出明显效果区别的……所以,虽然有些投影机以“不受环境光影响”为宣传噱头,但用户要清楚它是以牺牲画质为代价或根本就是不以画质为主要用途的商业机型(会议、播放文字、静态图片、PPT等用途,在《壹》中有所阐述)。

“距离”及画面大小

通常投影机的参数表里会有“投射比”一栏,SONY官网对于“SONY VPL-VW368ES”(以下简称“368”)机型是这样标注的:

屏幕尺寸:60”至 300”(1,524 mm 至 7,620 mm)

“明基 W11000” 是这样标注的:

投射比(投影比):1.37 - 2.03 (100" @ 3m)

家用投影机一般最大标称画面就是300寸,SONY的这款机型需要7.6米的投射距离才能达到300寸,相信一般家庭都没有这么大的房间。另外,间距越大、亮度损耗越严重,所以虽然它能投到300寸,也许你家里也有这么大的空间,但如果你的需求真是300寸,请不要考虑368了,选择高端或旗舰级的激光机型吧。虽然这台4K投影机也不便宜,但它仍是入门级……

* 明基“投射比”的前面数值我看不懂,括号里说的可能是“3米能投100寸”的意思

经实测,368在我家能投射出的最大画面尺寸为105寸 (16:9比例,宽2.35米×高1.3米)。客厅的两墙间距3.6米、投影机镜头与墙的间距3.15米。

* 这是老照片,拍摄时架上摆的还是老机器HW50

我运气好,家里的画框幕恰好就是105寸的。前一台机器(SONY VPL-HW50ES)用的也是这块幕,投的时候四周有一小圈白边占不满,换上368后,几乎没有白边了,达成了完美适配!即同距离投射画面,368要比50稍微大一点,看来我这人品好、差不少啊,哈哈~~~

正投支架

投影机的“吊装支架”大家都见过吧?但我不喜欢那种安装方式,本人还是习惯“直接正投”、用“微波炉支架”做托盘,见下图:

这回的图片是新机器368了,比50敦实不少。从我的第一台投影(明基W5000)开始,这个架子就一直在服役。上下两个架子的大小是相同的,下方的支架原来是用来放“后中置音箱”的。这房子装修时还处在DVD时代,当期的最高音轨规格是“Dolby Digital EX 6.1 / dts es 6.1”格式,有后中置,现在被7.1的两支落地式后环音箱取代了。

“遮光”环境

想在白天使用投影机的同学,需要做好“遮光处理”!我家做完遮光后,几乎可以达到黑夜的效果。 从上面的客厅开间照片里就能看到对面的窗外阳光明媚,这扇窗户是正阳朝向,白天阳光特足,我使用了两层帘,一层是专业遮光布,看起来很低劣,如果是新买的还有很浓的刺鼻味道(需开窗放味),但它的遮光效果确实完爆卖相很好的窗帘。遮光布内侧又挂了“厚窗帘”,为了让屋内看起来更美观,同时也起到“二层遮光”的作用。

第一层:遮光布

第二层:加厚窗帘。这个窗帘在商店里就是当做遮光窗帘卖的,而且另外一侧我还特地加钱多弄了一层衬,所以这个窗帘本身就是两层合一的,但如果你把它蒙在脸上朝着太阳看,还是能看到些许光亮,因此只用这一层肯定达不到“白天就要夜的黑”之目的。


“屏幕比例”与“画面比例”

现在几乎没有“屏幕比例”一说了,因为无论是显示器还是电视,几乎清一色是“16:9”的天下,虽然个别也有出幺蛾子弄“21:9”屏幕比例的,但孤木暂时未成林。显示器原来常见的16:10比例也在22寸以上的市场几乎消失了……这些特殊比例的显示设备都还没有成系统的对应软件,所以暂不讨论。 “屏幕比例”一词流行于DVD时代,因为当时的电视还在逐渐从老的方形4:3比例往长方形的宽屏16:9过渡,所以在DVD影碟中,视频的原始比例有两种,4:3和16:9,分别对应不同屏幕比例的电视机。

“画面比例”和“屏幕比例”的概念不同,它指的是视频中的有效画面比例,通常我们习惯用“X.XX:1”的写法。

有几个等式(或约等于)大家需要知道:

4:3 = 1.33:1

16:9 = 1.78:1

17:9 = 1.90:1

21:9 = 2.35:1

等号左侧的“蓝色字”是“屏幕比例”、等号右侧的“红字色”是“画面比例”。屏幕比例主要描述硬件,现如今:4:3的电视已经全面淘汰;16:9是绝对主流;17:9只出现在SONY的全系列4K投影机和其它品牌的个别型号4K投影机中;21:9仅有少量产品问世,如LG等出过显示器 (我有一台),飞利浦、TCL等出过电视机。对于21:9比例的软件支持实际早已写进HDMI 2.0的规范里了,以后会不会大面积出现21:9的硬件产品暂未可知。

软件方面:DVD影碟支持4:3和16:9两种屏幕比例;BD、4K UHD就只有16:9一种。“画面比例”是用来形容电影的,BD和UHD只有16:9一种屏幕比例,是如何实现电影中那各式各样的“画面比例”的呢?答案是 —— 用黑边填充,举例说明:

常见“电影画面比例”在固定屏幕比例的影碟中是如何实现的

1.33:1 —— 即4:3、宽银幕电影出现以前,老电影都是这个比例的;下图是张艺谋经典电影《菊豆》的BD版。屏幕比例是16:9,通过两侧填充黑边的方式实现1.33:1、也就是4:3的显示。如果这张碟是DVD版,就可以直接做成4:3全屏的

1.66:1 —— 宫崎骏的动画片爱用这个比例。这个我没做截图,可以看后文的“参考线”截图

1.78:1 —— BD版《复仇者联盟》是这个比例的。这种比例的电影在家里看效果最好、画面最大。因为“16:9 = 1.78:1”

1.85:1 —— BD版《蚁人》系1.85:1的,老港片也有很多采用这个比例,它与1.78:1非常接近,只是上下各有一条细细的黑边。如果家里电视不是16:9比例,这两条黑边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做为投影用户,表示根本看不到黑边

1.90:1 —— 数字IMAX全画幅比例;即17:9。这个比例在家用领域暂时只有4K投影机支持,而且还没有对应的民用软件,所以根本用不上。1.78:1、1.85:1、1.90:1这三个比例,在电影院里几乎看不出区别、可以视同为同一比例。部分带有IMAX全画幅段落的电影也会做成BD或UHD,有些会保留原比例(1.9:1)、有些会转成1.78:1(如诺兰作品的影碟)

2.35:1、2.39:1、2.40:1 —— 当今最常见的电影画面比例,这三种比例在影院或家里都不容易目测出区别;做成影碟后,会在画面上下填充两条高度十分接近的黑边,我做碟报时也得先截原图、裁掉黑边、再计算分辨率后,才能知道其真正的画面比例。以下图为例(BD版《蜘蛛侠-英雄归来》),我要不在图上标注,谁能看出这是2.39:1的?我是肯定看不出来……

* 平时做碟报,正片截图的图片都是裁过黑边的,一是节省存储空间,二是为了美观。所以平时看不到“有黑边”的截图,碟报中的“画面比例”都是我亲测的,可不是简单抄了封底官配信息就作数的哦~~

画面比例“参考线”。此图来自著名BD测试碟《Super Hivi Cast》。这里还有更不常见的画面比例2.20:1和2.76:1


投 影 幕

上面罗里吧嗦的讲了这么多的比例,实际是在为讲解更重要的“投影幕”做铺垫。按照合理流程,建议大家先选择投影机,待投影机安装完毕,在墙上打出画面以后,再根据你适应的画面尺寸选择投影幕。投影幕并不是必需品,没有幕直接往白墙上投也能得到不错的画面效果(我在无幕的情况下用了两年多投影),但如果想要最佳效果 —— 有幕肯定比没幕强,否则电影院也就不用花几万甚至几十万做银幕了,刷个白墙要省钱得多~~~

要说电影院里的银幕,最大的非IMAX莫属!这是拥有长春本地最大IMAX银幕的星轶影城,做参照物的那个小人儿是我媳妇儿(我太太身高1.7m,这块银幕大小是“26 ×14米”)~~

下图并不是在IMAX影厅拍的,而是在另一个普通影院拍的,但大同小异,这就是传说中的“透声幕”。 电影院里用的都是“透声幕”, 离近看幕上有微小的孔。用“透声幕”是因为影院的前置音箱都在幕的后面,这种幕不影响声音的传递。也有高端发烧友在家里用“透声幕”的……幕倒没什么,足够大的空间更让人羡慕~~

家用投影银幕根据构造和安装方式区分,有“可伸缩幕”和“画框幕”两种。“可伸缩幕”通常用在“客厅或卧室”,安装在天花板上,如果事先设计的好甚至可以做成‘隐形’的,用的时候一按遥控器,幕布就降下来了,既保证了实用又没破坏房间装修的美观。缺点是:幕在升降过程中,难免会产生微移,如果你是对于画面四边要求必须每次都完美适配的人,可能会很纠结;另外,多次卷起、展开后,幕的两侧还会出现卷边现象……“画框幕”通常用于影音室,或者适合象我这样,即使放在客厅也不在乎美观、只在乎观影效果的人。画框幕和电影院的道理一样,银幕位置确定后就不再移动了,以上列举的可伸缩幕的缺点画框幕都没有!而画框幕的缺点来自于不喜欢此调调的人会觉得它挂在墙上与屋内装修不协调。

家里的“105寸画框幕”。墙上的修饰帘儿是前年装的,起初我是打算把整个白墙涂成(或贴壁纸)深色,媳妇不同意,后来经双方友好协商并达成共识,用拉帘来解决前面“墙太白”的问题,这样做不仅成本低,而且灵活,想要恢复白墙把帘拉开即可,就算是图中的状态,也算比较美观的是吧?加上帘子以后,画面的亮度和对比度都有一定的提升,没白费劲~~~

投影幕从是否可以增强画面效果方面,分为不带增益的“白素幕”和带增益的“高增益幕”,高增益幕是指能够增加画面效果的投影幕。其反射光的亮度更高,更有利于画质的清晰度。但同时高增益幕也有可视角度不如白素幕的缺陷。可见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我刚接触投影时还有白幕、灰幕、金属幕、波珠幕等说法,但到现在我也不是很懂,就不瞎叭叭了~~~我自己用过两块幕,帮别人推荐并安装过两块幕,都是白素幕,所以别的幕我都没实际用过,不好评价。现在我用的幕是香港经科的“JK HD-W2 MKIII”。

画框幕很容易实现“弧形”,所以买一块“弧型画框幕”并不比平面画框幕贵多少。它不像电视,弧形屏的液晶电视要比同尺寸的普通电视贵许多。网上说,做弧形幕最好使用高增益幕布,绝对不要用白素幕,因为白素幕不聚光,会影响弧形幕的效果。投影幕比电视大很多,做弧形幕有一定的提升功效,也更像电影院。我只是一直没搞明白为啥尺寸不大的电视也要做成弧形,还卖得那么贵。弧形是为了解决两侧边缘的可视角度问题,电影院里银幕大、座位多,如果不做成弧形幕,座在最左侧的观众看银幕的最右侧会影响观感,在家里看区区60寸的电视,要弧形做甚?完全是为了加价而做得噱头嘛……我暂时还未用过弧形画框幕。

SONY的全系列4K投影机物理分辨率均为4096×2160,系真4K,但比例是17:9(1.9:1),和数字IMAX影厅一样,也许将来会有对应的片源,但现在还没有。当前最好的4K适配片源仍然是3840×2160物理分辨率的UHD影碟。所以是否需要做一块17:9的幕和SONY投影机完美搭配,见仁见智吧。起码我是不准备现在就做17:9的,等将来有片源后再做打算吧。

另外,欲追求更佳视宽效果的同学也许更趋向于21:9(2.35:1)的幕,我认为,这同样需要足够大的空间才行,否则得不偿失。用21:9的幕看“2.35:1/2.39:1/2.40:1”比例的影片(如《指环王》)确实会比较爽、但看《阿凡达》(1.78:1)就不行了;要是看《变形金刚5》这种来回切换比例的电影就更抓狂了,当然这是特例而非常态。仍以本人为例 ,我家开间最大只能投105寸的16:9画面,我要是用21:9(2.35:1)的幕,会损失画面尺寸,所以我在没有更大房子之前肯定不会选择用21:9(2.35:1)的投影幕。

虽然没有21:9的投影幕,但我有21:9的显示器,可以给大家做个图例,把显示器当做投影幕,就能知道用这个比例看碟是什么样的:

用21:9的显示器看2.35:1的电影《大圣归来》(片源:爱奇艺)。确实“视宽效果”更好

但用21:9的显示器看1.85:1的电影《回魂夜》就不怎么好了,两侧是很宽的“黑边”

连写带校对,用了十多个小时,真是呕心沥血之作……好了,前期的“基础知识”讲解完毕。如果你都读懂了,那么咱俩关于投影机的认知水平就相同了,从下期开始,我们来“实战”,看看“SONY VPL-VW368ES”4K家庭影院投影机倒底什么样儿 ——

今日论题:如果不限制空间,你最喜欢“哪个比例”的投影幕?

本文首发日:2018年2月24日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1 3dmx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