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影仪发出嗤嗤的响声是什么原因(投影仪一开就滋滋响)

投影仪发出嗤嗤的响声是什么原因(投影仪一开就滋滋响)

首页办公设备投影仪更新时间:2022-02-07 18:42:14

师生关系

课前,我一走进教室,几个学生便围着我有说有笑。“咦,许老师的水杯怎么还在这儿?”我笑着说,“谁帮许老师送回办公室呀?”话音刚落,离我最近的小璇同学便伸手端水杯。当我看到她脏兮兮的小手时,竟鬼使神差地制止了她:“不用了,让课代表去吧,”课代表从教室后面跑来,高兴地端着水杯走了,上课时,我发现小璇的情绪明显低落。下课后,我便问她是不是有什么心事,她只是摇头不语,从那以后,我感觉小璇与我的关系明显疏远了。

(1)分析小璇与“我”关系疏远的原因。(8分)

(2)结合材料谈谈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本要求。(12分)

答:(1) 小璇和我疏远的原因:

①老师没有做到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观,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关注人要求老师关心学生的情绪情感和道德人格养成。材料中,老师看到小璇情绪低落却没有进行进一步的干预化解,导致学生与自己疏远了。

②老师没有做到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人格、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进行赏识教育。材料中,老师嫌弃小璇手脏当众拒绝小璇帮自己拿杯子,忽视小璇的助人热情的同时也挫伤了小璇的积极性,所以导致关系疏远

③老师的做法缺少教育机智。教育机智强调教师面对突发情况能够随机应变。材料中,老师面对小璇脏兮兮的小手拿起水杯时没能照顾学生感受用委婉方式拒绝,伤害了小璇的自尊心。

④材料中老师缺乏和学生沟通的必要技巧,教师应该主动积极与学生沟通,及时了解学生心理变化原因。材料中,老师面对不愿向自己敞开心扉的小璇,没有积极耐心地进一步沟通,导致两人关系疏远。

(2)在教学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需要师生双方的共同努力。

从教师方面看,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要了解和研究学生。即了解学生的思想、个性、兴趣、知识水平、学习态度和方法、身体状况等,以便更好地教育学生。材料中,老师对待小璇的言行中可以看出老师没有了解到小璇的性格特点,因此使小璇跟自己的关系疏远了。

②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即教师是帮助学生在自学的道路上迅速前进的向导,教会学生怎样学习。材料中,教师没有站在小璇的角度处理问题,更没有引导、疏导小璇的情绪问题,从而导致师生关系紧张。

③要提高自身素质。教师的道德素养、知识素养和能力素养是学生尊重教师的重要条件,也是教师提高教育影响力的保证。材料中,教师处理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④要发扬教育民主。即对学生一视同仁,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善于理解学生。而材料中,教师并没有做到一视同仁,在“谁帮许老师把杯子送回办公室”的问题上,老师拒绝了热情主动的小璇,没有理解学生。

⑤要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即树立民主思想,热爱所有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公正地处理问题。材料中,老师并没有尊重小璇的想法,更因为她脏兮兮的小手而拒绝了她,导致师生关系疏远。

⑥要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在交往中形成的。材料中,在面对小璇情绪低落的情况时,作为老师应该主动跟学生交流,疏通思想,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⑦要正确处理师生矛盾。正视自身的问题,敢于做自我批评,对学生的错误进行耐心的说服教育或必要的等待、解释等。材料中,老师应该及时反思,有必要时需要向小璇解释说明不让她送水杯的原因。⑧要提高法治意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教师一定要提高法治意识,明确师生的权利义务关系,切实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

学生方面要注意:

①正确认识自己。学生要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以及应该努力的目标,这对于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材料中,小璇应该摆正自己的态度,明确努力目标。

②正确认识教师。学生应该摒弃对教师的固有成见,要学会客观地认识和理解教师的付出,积极主动地与教师沟通,这样互相理解的师生双方才是良好师生关系形成的基础。材料中,当老师问小璇是不是有什么心事时,小璇应该敞开心扉,与老师沟通

教学行为

材料:王老师出示问题:每棵树苗16元,张叔叔要买4棵,经过协商,买3棵送1棵。每棵便宜多少元?学生很快就有了以下两种解法:(1)16×3=48(元),48÷4=12(元),16-12=4(元)(2)16×3=48(元),16×4=64(元),64-48=16(元),16÷4=4(元)王老师习惯性的问了一句:“还有不同的解法吗?”小杰迟疑地举起了手:“老师,我的方法是16÷4=4(元),但我说不出为什么。”这种解法王老师也没预料到,是否可行呢?是巧合吗?面对这一情况,王老师及时调整了教学思路,组织同学进行探讨。学生纷纷发言,有的说“这个16元也表示买4棵一共便宜的,除以4得到的就是每棵便宜的。”有的说“买3棵树送一棵,便宜的就是送的这1棵,也就是4棵便宜16元,所以16除以4就是每棵树便宜多少元。”……小杰困惑的表情舒展了,王老师也露出了笑容。

(1)结合材料,评析王老师解决小杰困惑的教学行为。

(2)简述开发利用学生资源的基本要求

答:(1)王老师解决小杰教学困惑的教学行为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首先,王老师的做法践行了新课程改革的教师观。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材料中,王老师在讲授课程的时候通过引导性的语言,帮助学生思考,在小杰对课堂的问题出现疑惑的时候,能够引导组织学生认真思考和讨论。

其次,王老师的做法践行了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观。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材料中,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习惯性的引导学生思考是否有其他解题的方法,体现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思考。在小杰出现问题的时候,关注了小杰的情绪情感体验,体现了关注人的教学观。

再次,王老师的做法体现了启发性教学原则。启发性教学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老师习惯性的引导学生是否有其他的解法,而且在学生出现问题的时候不是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引导学生分小组思考体现了启发性的教学原则。

最后,王老师的做法体现了因材施教教学原则。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材料中,教师面对小杰提出的问题能够因势利导有的放矢的进行教学,使小杰解开困惑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2) 开发利用学生资源的基本要求有

第一, 合理选择。学生资源是丰富多彩的,但并非都能为思想品德课教学所用,教师要认真地加以选择。

第二, 学生自愿。教师在利用学生个体资源时一定要征得学生的同意,因为有的可能涉及到学生的隐私。

第三, 利用适度。在学生中存在着大量的有利于教学的资源,教师不可以没有限度地拿到课堂上来。

第四, 创设机会。我们已经认识到,无限的教学资源就潜藏在学生的整体构成中,有待教师的开发与激活

第五, 因地制宜。教师在开发和利用学生资源时,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第六, 导有目的。利用好学生资源,必须从教学的需要出发,使每个学生明白自己的学习的目的、需要哪些信息,这样学生就会把注意力集中在特定的任务中,减少学习的盲目性。

第七, 及时调控。教师要善于把学生获得的信息、经验与教学内容进行相互联系,及时作出调控,帮助学生整理与归纳.形成新的知识结构。

第八, 社区参与。利用学生资源少不了要家长和社区的密切配合,然而,学生在进行一些调查、采访时还得不到社会的理解与支持。

第九, 了解学生。要开发和利用学生资源,就要切实在了解学生上下功夫。

第十, 尊重学生。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注意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既把教学过程看成是一个认识过程,也把教学过程作为一个活动过程,采用自主、探究和合作的学习方式组织学习活动

教学行为

材料

一天,黄老师要求学生背诵课文。才过了五六分钟,几个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就来找老师并得到了老师表扬。这时,小伟也要求背问,几个同学了哈哈大笑,因为小伟有智力块缺陷缓慢,说话不流畅,普通孩子用几秒钟说的一句话,但却需要两分钟才能讲清楚,黄老师着小伟涨红的脸,微笑着说:“好的。小伟,你来背,不着急,慢慢来,小伟用那特有的发音,一字一句认真地背诵起来。5分钟过去了,小伟一字不差地背完了。

黄老师激动地竖起大拇指说:“小伟,你真棒!教室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小伟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1)结合材料,评析黄老师的做法。(10分)

(2)教师应如何何对随班就读的“特殊儿童”进行教育。(10分)

答:(1)黄老师的是值得借鉴和学习的。

首先,黄老师的做法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学生观中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材料中,在全班同学不相信小伟能够背诵的时候,黄老师看到了小伟的发展潜能和小伟的独特性,帮助引导小伟正确的背诵。

其次,黄老师的做法体现了教师观中,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材料中,在全班同学哈哈大笑不相信小伟能够背出来的时候,黄老师微笑地面对小伟说“不着急,慢慢来”,并且引导小伟正确的背诵。

第三,黄老师的做法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材料中,黄老师面对智力障碍的小伟,没有用和其他人相同的要求去要求小伟,而是针对小伟的特点针对性的进行教育。综上所述,黄老师的做法是值得借鉴和学习的,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相关理念。

(2)第一,为学习障碍儿童提供学习成功的机会,增强他们的信心。

第二,教师要根据学习障碍儿童的行为特征、教学内容,选择和采用合适恰当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措施。

第三,教师要加强对学习障碍儿童学习方法的指导。

第四,对学习障碍儿童制定个别教育计划,坚持个别辅导与训练。

第五,对学习障碍儿童的不同表现要充分给予有针对性的教育指导与训练。第六,教师要针对学习障碍儿童的特点对他们进行一些特殊的训练。

(或者从后进生的培养角度作答也可)

作业布置

一(2)班的林老师上完《要下雨了》一课之后,设计了项作业:(1)请你回家居把小白兔碰到的有趣的故事讲给你最喜欢的人听,(2)你还想知道下雨前其他动物的表现吗?可以跟家人交流一下。第二天,林老师刚走进教室,学生就迫不及待地汇报作业的完成情况,还轮着说:我好喜欢这个作业哦!

(1)结合材料,评析林老师的作业设计。(10分)

(2)谈谈教师布置作业的基本要求。(10分)

答:(1)该老师布置作业的做法符合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促进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值得我们学习。

①体现了新课改下的学生观。学生是发展的人、独特的人、独立意义的人,教师应该看到学生能够自我发展、自我成长。材料中该教师让学生回家给自己最喜欢的人讲故事,就体现了学生是独立意义的人,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②体现了新课改下的教师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材料中的作业一是教师通过布置讲故事的作业,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作业二是教师布置学生回家跟自己的父母交流动物的其他表现,培养了学生的沟通交往能力,因此体现了教师是促进者的角色。

③体现了新课改下的教学观。应该坚持教会学生学习,以学生为中心,关注人和重视过程的学习。材料中的两项作业一方面要求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主动交流,坚持了以学生为中心和重视过程学习;另一方面通过沟通交流学习,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体现了关注人

④通过沟通和交流学习,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材料中学生的一项作业是自己讲作业,属于自主学习;另外一项作业是回家跟父母沟通交流,属于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⑤通过学生作业建立家校沟通,形成教育合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教育影响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要求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要注意一致性和连贯性,因此布置学生和家长共同完成的作业至关重要。

因此,材料中的教师布置作业的要求符合新课改的学生观、教师观、教学观、学习方式的改变以及家校沟通的原则。

(3) 布置作业的要求:

①内容符合课程标准规定的范围和深度,有助于学生对“双基”的掌握和发展其智能。

②分量适宜,难易适度。

③有助于启发学生思维,力求理论联系实际。

④布置作业要有明确的要求,规定好完成的时间。

⑤对学生作业要认真、及时批改

家校合作

材料:四(2)班小明最近在校表现不好,学习成绩直线下滑。为了解小明在家中的情况,班主任顾老师到小明家家访。在同小明父亲交流情况时,顾老师引用了一句古语:“养不教,父之过。”小明的父亲听后很不高兴地说:“顾老师,您这话欠妥。孩子是我生养的,我不送他到学校接受教育,剥夺他受教育的权利,那是我的过错。现在,我把孩子送到学校接受教育,你们教不好,这应是老师的过错,怎么能说是我们做家长的过错呢?”结果,双方未能在教育小明的问题上达成共识。

(1)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教师与家长冲突的看法。

(2)试述教师家访的注意事项。

答:首先,教师在处理与家长冲突的时候,必须要遵循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的原则。此原则是指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把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整合,使其互相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材料中,顾老师在和小明的父亲交流的时候说“养不教,父之过”,把小明在学校表现不好的原因推给了家长,而小明的父亲则认为把孩子送进学校,老师教不好,应该是老师的过错,他把责任推给了教师,都没有遵循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的原则。

其次,新课程改革的学生观认为学生是发展的人、是独特的人、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材料中,当小明在学校表现不好的时候,顾老师和小明的父亲没有站在学生发展的角度进行交流,而是互相推卸责任,导致双方未能在教育小明的问题上达成共识,教师和家长之间的冲突要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妥善解决。

再次,在解决教师与家长冲突时,要坚持有效性原则,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材料中,教师与小明父亲互相推卸责任并没有使小明表现不好的问题得以解决,因此,双方需冷静分析,使问题得以有效解决。

最后,教师劳动需要具备创造性这一特点,即教师需要具备教育机智以及教学方法需要不断更新创造。材料中,顾老师进行家访时,对小明父亲说“养不教,父之过”,导致小明的父亲很不高兴,说明顾老师处理问题的应变能力和方法有待提升,也就是说,教师与家长进行沟通时,需要注重方式方法。

总而言之,教师与家长的冲突不可避免,但是我们需要站在学生发展的角度妥善处理矛盾。(2)家访是班主任与学生家长密切联系的一种最常用的方式,重视家访,勤于家访,善于家访是班主任带好班级的诀窍之一。要做好家访工作,班主任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从思想上重视家访。(2)做好家访前的准备。(3)精心选择家访时机。(4)要讲究和家长谈话的策略。(5)要及时做好记录和总结。

材料:沈老师在教学《第一场雪》时,问学生:“雪景很美,谁能把它美美地读出来,他读的时候,大家闭着眼晴听,体会他能不能把你带到那么美的雪景中去。”第一个学生读完后,沈老师问:“你们是不是感觉走到雪野中去了?”大多数学生很犹豫。沈老师笑着说:“刚走到雪野的边上,是不是?”大家都笑起来。沈老师说:“看看我能不能把大家领进去。”接着示范读了一遍,然后问:“往前走几步没有?”学生都点头说:“走了。”沈老师继续说道:

“相信有同学会比老师读得更好。谁领着大家继续往前走?”…后面的学生果然越读越好。

(1)评析这一教学片段中,沈老师的教学行为(10分)

(2)结合材料谈谈沈老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10分)

教育机智

一天中午,六年级学生正在操场上打篮球。突然小海和小冰打在一起,吴老师看到了这一幕,迅速走上前去严厉地看着他们,一言不发。看到吴老师,他俩停止了打斗。吴老师说::“瞧你俩刚才的样子,好像恨不得把对方都吃了。打球时发生碰撞是很正常的,你们竟然大打出手,丢人不?我现在不追究谁对谁错, 只想问一句,这件事是你们自己处理

好呢?,还是我处理?”他们互相看了看,说:“我们自己处理。”几分钟后,他俩言归于好,并向吴老师承认了错误。

(1)评析吴老师对学生冲突的处理方式。(10分)

(2)结合材料简述教师处理学生冲突的基本要求。(10分)

材料:

在《小稻秧脱险记》一文中,有这样一段描写:与小稻秧争夺营养的杂草在除草剂的作用下,“有气无力的说”:“完了,我们都……喘不过气来了。”上课时,于老师问学生:“谁能把杂草的话读一读?”小鹏举手站起来后,声音洪亮而又流利地读完了。于老师笑了笑说“你没完,要么你的抗药性太强,要么这除草剂是伪劣产品。来,我再给你喷洒点。”说完,用手比划着朝小鹏“嗤嗤”地喷了几下。学生大笑起来,小鹏心领神会,耷拉着脑袋缓慢而小声地又读了一遍“完了……我们都……喘不过气来啦。”于老师说,好,掌声鼓励,这才是“有气无力””。

(1) 评析这一教学片断中于老师的教学行为。(8分)

(2)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教学是一门艺术”的认识。(12分)

材料:

在某小学新教师入职培训中,围绕“什么样的老师是真正的好老师?”这一问题,大家展开了热议。有的说:“好老师是热爱学生的老师”;有的说:“好老师应该为人师表”;还有的说:“教学好才是好老师”……

这时,培训教师跟大家分享了一位作家的故事:“小时候,我非常胆小害羞,上课从不主动举手发言,老师也从不叫我回答问题。一次,我写了一篇题为《每一片叶子都有一个灵魂》的作文。上课时,老师轻轻地走到我的面前,问我是否愿意和大家分享我的作文。她的问话是那么的柔和,那么的亲切,让我无法拒绝,我用颤抖的声音读完了作文,她感谢了我。下课了,当我走到教室门口时,她建议我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将来也可以从事这方面的工作。这些我都做到了。”

这个故事引起了大家对于“好老师”更深层次的思考。

(1)结合材料,试分析“什么样的老师才是好老师?”(10分)

(2)试述小学教师如何为儿童发展提供合适的教育。(10分)

材料:

语文老师在教古诗《春晓》时,小龙禁不住发问:“老师,诗人春天好睡觉,连白天都不晓得,那他夜里怎么能听见风雨声呢?”老师不假思索地说:“这有什么奇怪的,早上起床到外面一看不就知道了嘛。”小龙还想追问,老师不耐烦地摆摆手让他坐下,并说道:“大家在课堂上要认真听讲,不要随便提问。”教室里顿时安静下来,小龙也尴尬地低下了头,

问题:

(1)结合材料评析这位教师处理学生课堂提问的做法。(10分)

(2)谈谈教师怎样保护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10分)

班级活动

小辉个子矮小,家境又不好,常常受到同学们歧视。班主任王老师多次对同学们进行教育,但收效甚微。无奈之下,王老师只好另辟蹊径。

小辉生日的早晨,同学们走进教室,惊讶地发现小辉的课桌上有一个漂亮的盒子,上面写着“天使的礼物”。小辉小心翼翼地打开盒子,惊喜地看到一个生日蛋糕。在同学们“生日快乐”的歌声中,他愉快地和同学们一起分享蛋糕。同学们边吃蛋糕边猜测这位送礼物的“天使”是谁?望着孩子们那一双双充满期待的眼睛,王老师说道:“天使代表着圣洁、善良,专门为人们传播真、善、美,她是不愿意披露自己姓名的,但她确实生活在我们中间。小辉是咱班第一个收到天使礼物的人,我相信天使不但会把爱带给小辉,也会带给别的同学,而我们每一个同学也可以成为别人的天使,用自己的爱心去关心需要温暖的人。”

从那以后,班里“天使的礼物”经常出现,同学间都能够相互关心,平等相处。

(1)请对王老师设计的这一活动进行评析。(10分)

(2)作为班主任,如何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班级氛围?(10分)

布置作业

肖老师是五年级的数学老师,为了提高作业批改的反馈效果,他问同学们:“大家喜欢用什么颜色来批改你们的作业?红色代表火焰、热烈,黄色代表富贵、权力,蓝色代表大海、和平,绿色代表希望、生命……”同学们几乎异口同声地说:“我们喜欢绿色!”“老师,您用绿色给我们批改作业吧!”“好!就这么定了,那么,在作业批改中,你们喜不喜欢打‘×’?”“不喜欢!”从那以后,肖老师一直坚持用绿色来批改作业,且不用“×”,改用“?”和批语。这一“绿色批改”起了不小的激励作用,同学们非常喜欢他批改的作业。不仅纠错能力得到了加强,学习成绩也有了显著的提高。

(1)请对肖老师的做法进行评析。(10分)

(2)谈谈教师批改作业的基本要求。(10分)

家校合作

唐老师布置学生回家用泥巴做手工,要求留意制作的过程和感受,给作文积累素材。谁知不久,小强爸爸气势汹汹地来到办公室,对唐老师大吼:“老师,为啥娃儿回家作业不做,就玩泥巴?”唐老师没有生气,和颜悦色地对家长说:“您的心情我理解,但我先读—篇作文给您听,可以吗?”于是,唐老师就把小强在作文课上写的作文读了一遍,大致内容是:周末,他用泥巴好不容易制成了一辆“新型坦克”,很是得意,谁料老爸一见,就将他的“成果”狠狠地摔个粉碎,还骂自己不务正业,他非常难过......

读罢文章,唐老师给家长讲明为什么要安排孩子回家做这样的作业。家长听后连声道歉,说:“是我不对,我还以为您就是让学生玩呢”。

(1)评析唐老师与家长的沟通方法。(10分)

(2)试述家校合作应遵循的基本要求。(10分)

教学导入

杨老师在数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设计了这样的教学导入:

同学们,在学习新内容之前,我先给大家讲个故事。猴山上的小猴子最喜欢吃猴王做的饼。有一天,猴王做了三块大小一样的饼分给小猴子们吃。它先把第一块饼平均切成四块,分给甲猴一块。乙猴见到说:“太少了,我要两块。”猴王就把第二块饼平均切成八块,分给乙猴两块。丙猴更贪吃,它抢着说:“我要三块,我要三块。”于是猴王又把第三块饼平均切成十二块,分给了冰猴三块。老师想问问同学们,是不是最贪吃的冰猴分得最多呢?猴王为什么要这么切呢?学习了“分数的基本性质”你就清楚了。

(1)评析杨老师所设计的教学导入环节。(10分)

(2)小学课堂教学环节中常用的导入方式有哪些?(10分)

材料:

某小学四(3)班语文老师要求学生用“如果…就…只能…”的句式来谈谈自己的理想。学生甲:“妈妈常对我说,‘如果你不好好学习,就考不上大学,考不上大学,只能去当清洁工’”。学生乙:“我爸爸经常教育我,‘如果你不好好学习,就考不上大学,考不上大学,只能像我一样去打工’”。学生丙:“老师经常告诉我们…”全班绝大多数学生的理想都是“好好学习,考上大学”,像电脑里设置的固定答案一样。

(1)你如何看待“好好学习,考上大学”成为绝大多数学生唯一理想的现象?(10分)

(2)针对这一现象,应如何对小学生进行思想教育?(10分)

小学数学教材中有这样一个问题:一个服装厂计划做660套衣服,已经做了5天,平均每天做75套。剩下的要3天做完,平均每天要做多少套?

为了让学生积极参与,孙老师把题目改编为:“六一”儿童节要到了,我们三年级要参加表演,需要演出服装160套,爱心服装厂已经做了5天,平均每天做20套。现在离“六一”儿童节还有2天,请你帮忙算算每天需要完成多少套?巧妙的设计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1)对孙老师成功的教学情境创设进行评析。(10分)

(2)阐述老师处理教材内容时的基本要求。(10分)

教育机智

沈老师走进教室,发现黑板上有一副嘲弄他的漫画,同学们嬉笑不已,沈老师看后笑着说:“头像画得很逼真,这位画画的同学很有天赋,我为班上有这样的人而感到高兴,建议他多向美术老师请教,充分发挥特长,说不定将来会成为美术家呢。”沈老师停顿一下,接着说:“可是这节课不是美术课,而是作文讲评课,现在我把它擦掉好吗?”沈老师正要去擦,只见一位同学疾步走上讲台,向沈老师深深地鞠了一个躬,然后抢过黑板擦,擦掉了他的“得意之作”。多年以后,一副赞美老师,反映自己思想转变的美术作品《悟》被选为参加全国美术展的参展作品,作者就是当年在黑板上画漫画的学生。

评析沈老师对“漫画事件”的处理。(10分)

谈谈教师在处理课堂上对突发事件的注意事项。(10分)

新课改评价观

刘老师教学《第一场雪》时,运用各种方式激励学生。学生在质疑时,她就说真是个爱思考的孩子!”学生朗读表现出色,她就说:“老师仿佛罝身于雪景中,心中无比轻松愉悦。”大家齐读得好......大家读得不好时,她首先肯定“读得不错,要是不仅能表现出惊讶,还能表现出赞叹的感觉来,就更棒了。”

(1)评析刘老师对学生课堂表现的评价。(10分)

(2)谈谈“新课改”倡导的评价理论。(10分)

班级管理

24.为让班会开得更成功,我选了一篇课文改成剧本,准备排演课本剧。第二天,我在班上说了这一想法,很多同学都表示赞同。这时,我听到小雯和同桌小声议论:“老师怎么选这篇课文,又长又不好读。”“你管呢,让你演什么就演什么呗。”“我可不想演”。听到这儿,我心一沉。下课后,我请小雯来办公室,让她谈谈自己的想法。她说:“老师,我觉得您选的课文不好。而且每次您都是写好的剧本让我们演,能不能让我们自己试一试。”她的话让我突然意识到他们长大了,并不希望老师什么都“包办代替”。于是,我把这项任务交给了小雯,她高兴地接受了。接下来,她就忙着和同学选课文,编剧和做道具.......其间还给我做参谋。班会如期召开,课本剧表演非常成功。

(1)谈谈本案例在班级管理方面给你的启示。(10分)

(2)作为班主任,应树立怎样的学生观?(10分)

教学原则

25.吴老师用投影仪出示了一道开放题,3位老师带50名学生去参观植物园。票价分别是:成人每人10元、学生每人5元、团体(10人以上)每人6元。问题是:怎样买合算?很快,很多同学得出了答案,老师和学生一共需要花费280元。小宇提出了另一种方案:“把老师学生凑成10人的组,剩下的同学按照5元的票,一共花费275元,比280元少了5块钱。”吴老师笑着点点头,其他同学听了若有所思,有的似茅塞顿开。小思却说:“不就少了5块钱嘛!”他满不在乎地说:“老师,都出去玩了,谁还在乎这5块钱啊?”其他同学也附和到:“就是,5块钱算什么!”

(1).如果你是吴老师,如何应对这一状况?(10分)

(2).谈谈在教学中如何贯彻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思想。(10分)

荣获第62届美国年度国家教师大奖的瑞贝卡说:“我们的学生就是我们的未来,应以学生为中心,作为教师应用技巧、爱心、知识去引导他们,去实现这一切。”

(1)说说你对“我们的学生就是我们的未来”的理解。(10分)

(2)结合材料,说说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作用。(10分)

25.材料

作文课上,李老师说:“作文材料像大海中的浪花,多得数不清,同学们要从生活中捕捉各种作文素材。”李老师正说着,忽然一位同学说:“不对,作文材料不像浪花,而是各种各样的小鱼,在作文材料的海洋里捕捉更多有价值的‘小鱼’。”听到这么一句话,李老师很生气,想斥责他上课乱说话,后来李老师使自己冷静下来,平静地说:“这样的想法和比喻很好,还有没有其他想法的同学?”在李老师的引导下,每个学生都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有的比李老师原来的比喻要好很多。

(1)请对李老师的做法进行评价(10分)

(2)谈谈教学过程中预设和生成的关系(10分)

24.材料一:

在一次教研活动中,一位小学教师感慨地说:如今的孩子,虽然年龄小,可脑子里稀奇古怪的想法却不少,他们经常会在课上或课下问我一些问题,令我怀疑自己是否适合当小学老师。比如,我在讲有关太阳和月亮的知识时,有的孩子就会问:“老师,太阳为什么白天出来,月亮为什么晚上出来?”对这样的问题,我还勉强能回答,但有些问题,真的让我难以回答。比如,有的孩子会冷不丁的问:“老师,古代女子都是裹脚的,花木兰替父从军,晚上不洗脚吗?别人会看不到吗?女人什么时候开始裹脚的呢?”我当时就懵了,不知如何回答,有的学生会兴奋的问我:“老师,你想“穿越”到哪儿呢?”,我更茫然了……

(1)试分析这位老师困惑的原因(10分)

(2)如果你面对这样的情境,将如何对待?(10分)

课堂问题行为

习题课上,徐老师正和同学们讨论怎么写“最喜爱的一种玩具”,丁丁坐在教室的后排,低着头,专心致志地玩着手里的变形金刚,徐老师发现丁丁在开小差,就走到他的座位旁,把变形金刚拿了过来,微笑着对全班同学说:“要写好最喜爱的一种玩具,必须会玩那种玩具,并且把玩的过程清楚的写下来,下面我们请丁丁说一说变形金刚怎么玩?”丁丁红着脸认真地向大家讲起来。

(1)试评析徐老师对待课堂问题行为的做法。(8分)

(2)面对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教师可以运用哪些教学策略?(12分)

24.材料一:

美国心理学家曾做过一项有趣的试验:把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分别停放在两个不同的街区,把其中的一辆摆在一个中产阶级集聚社区,而另一辆,他把车牌摘掉了,并且把顶棚打开停在相对杂乱的街区。放在中产阶级集聚社区的那一辆,摆了一个星期还完好无损。而打开顶棚的那一辆车,一天之内就被人偷走了。于是,该研究者把完好无损的那辆车的玻璃敲了个大洞。结果发现,刚过了几个小时,它就不见了。因此,有研究者以该试验为基础,提出了著名的“破窗理论”。

问题:(1)基于上述材料,请从教育学、心理学视角谈谈你对“破窗理论”的理解。(8分)

(2)试述“破窗理论”对班级管理的启示。(12分)

课堂提问

请观看小学高年级《落花生》教学片段,并按要求回答问题。

师:谁来读读这段话?好,请你吧。

生:我们家的后园有半亩空地。母亲说:“让它荒着怪可惜的,你们那么爱吃花生,就开辟出来种花生吧。”我们姐弟几个都很高兴,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没过几个月,居然收获了。

......

师:现在呢,我请大家再来看看这段话,看你能发现什么问题?看,读着读着,哪个标点符号,哪个词突然就跳进你的眼睛里了。好,有人发现了,说。

生:跳进我眼睛里的是那个“居然”,我觉得收获应该是很平常的事情,为什么要用“居然”这个词?

师:从“居然”里看出来他的家人是想到还是没想到?

生:没想到。

师:没想到,所以用“居然”,但是为什么就没想到呢?别着急回答我,看你们能不能理解上下文找找答案。花生收获了,为什么没想到呢?

生:因为没过几个月,竟然收获了。

师:这个时间比他们想的……?

生:还要短。

师:还有别的原因吗?看看母亲说的话,好,这位女生,还没说过话的,你来说。

生:因为他们买种,翻地,播种,浇水,非常的辛勤,所以花生很快地就收获了。

师:那么辛苦劳动之后,收获花生就更应该了,这个理由不成立。看看母亲说的话,你能发现原因吗?为什么没想到?你说。

生:因为它本身是亩荒地。

师:你瞧瞧,特别会读书,什么的?

生:荒地。

师:荒地啊!要能种出来,是不容易啊,没想到!再看看母亲说的话,判断咱们姐弟几个这是第几次种花生?

生:第一次。

师:判断对了,又是荒地,又是第一次种,没经验,结果种出来了,意外不意外?

生:意外。

师:仅仅是意外?心情如何?

生:高兴。

师:是呀,意外的高兴用个词叫什么?你说。

生:激动。

师:还有?意外的高兴?你说。

生:喜出望外。

师:瞧,他说的词多好,喜出望外。那是惊喜啊!那就让我们带着收获之后的惊喜读读这段话,好不好?

(生齐读)

问题:(1)请结合本教学片段评析教师的课堂提问行为。(10分)

(2)试论述教师课堂提问的功能。(10分)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1 3dmx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