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速别是自行车前牙盘与后飞轮搭配出不同速比的数量。
计算方式:速别=牙盘数*飞轮数。
比如:山地车前牙盘是4片,后飞轮是6、7、8、9片的,那么速比就是4×6=24速,4×7=28速,4×8=32速和4×9=36速。
马路上骑的一般是单速车。
对于变速车,当链条放到前齿轮最小片,后飞轮最大片时,最省力,但是得踩N个圈车才会走一圈,上坡时就用这种方式;反之平地就把链条放到前齿轮最大片,后飞轮最小片,骑得最快,但是费力。
不同速别主要区别在于右指拨(控制后变速器的指拨)、飞轮、链条、后拨、后花鼓(塔基)。
有多少级可以变速、或可以变多少级的速度,就是速级或速比。
公式:飞轮片数x牙盘片数=速级。
比如,24速(8x3),27速(9x3),30速(10x3),33速(11x3),这些都是三牙盘;20速 (10x2),22速(11x2),这是双牙盘;10速(10x1),11速(11x1),12速(12x1),这三个是单牙盘,即“1x单盘变速系统”,针对山地车的越野优化和设计,牙盘为正负齿,崎岖路面上链条不易跳出。
三、双牙盘统称为“多盘变速系统”,目前主流用双牙盘的(新的都是22速),三牙盘因为相对的零件过多、重量过大、链线交叉问题、更不便于维护、不适于越野、很多重复的齿比(包括非越野时,最小牙盘一般用不上)等 只有休闲级变速车、入门级山地车和公路车用了。
。
。
骑多快,与速比 速级无关。
取决于最大牙盘的齿数、比如山地车,最大盘是42齿的就比36齿的快、但它跑不过最大盘是48齿的公路车甚至50齿的小轮折叠休闲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