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一般可分为以下四类:
01
可回收垃圾
主要包括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五大类,进入资源回收系统循环利用。
02
厨余垃圾
以菜叶、果皮、剩饭剩菜为主,一般采用集中堆肥的方式进行处理,转化为有机肥料。
03
有害垃圾
包括废电池、废日光灯管、废水银温度计、过期药品等,这些垃圾需要特殊安全处理,避免环境污染。
04
其他垃圾
包括除上述几类垃圾之外的砖瓦陶瓷、渣土、卫生间废纸、纸巾等难以回收的废弃物。采取卫生填埋可有效减少对地下水、地表水、土壤及空气的污染。
四大类垃圾分类的原则:应首先分出厨余垃圾,避免可回收物被污染。分岀可回收物,最大限度地回收资源、循环利用。分出有害垃圾,杜绝环境污染和保护人体健康。分岀其他垃圾,提高焚烧热值。
分而用之
分类的目的就是为了将废弃物分流处理,利用现有生产制造能力,回收利用回收品,包括物质利用和能量利用,填埋处置暂时无法利用的无用垃圾。
因地制宜
各地、各区、各社(区)、各小区地理、经济发展水平、企业回收利用废弃物的能力、居民来源、生活习惯、经济与心理承担能力等各不相同。
自觉自治
社区和居民,包括企事业单位,逐步养成“减量、循环、自觉、自治”的行为规范,创新垃圾分类处理模式,成为垃圾减量、分类、回收和利用的主力军。
减排补贴 超排惩罚
制定单位和居民垃圾排放量标准,低于这一排放量标准的给予补贴;超过这一排放量标准的则予以惩罚。减排越多补贴越多,超排越多惩罚越重,以此提高单位和居民实行源头减量和排放控制的积极性。
捆绑服务 注重绩效
在居民还没有自愿和自觉行动而居(村)委和政府的资源又不足时,推动分类排放需要物业管理公司和其他企业介入。但是,仅仅承接分类排放难以获利,企业不可能介入,而推行捆绑服务就能要解决这个问题。将推动分类排放服务与垃圾收运、干湿垃圾处理业务捆绑,可促进垃圾分类资本化,保障企业合理盈利。
垃圾分类回收说难不难,分而用之实为关键,因地制宜提供方便,自觉自治行为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