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解放军报客户端 作者:顾靖、毛竹立 等
“五四”青年节是为纪念1919年5月4日爆发的“五四运动”而设立,是为了继承和发扬“五四”运动以来中国青年光荣的革命传统,倡导青年们“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精神内涵。在第68个青年节到来之际,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西部陆军某旅的5名年轻士兵,了解他们不一样的绿色青春,分享他们的成长故事。
哈萨克族小伙的“不抛弃、不放弃”
【士兵履历】卡斯特勒,下士军衔,来自新疆伊犁,1994年9月出生,2013年09月入伍,现任某旅战斗班班长,多次被评为“强军精武标兵”。
【青春寄语】我坚信,只要有克服一切困难的恒心和毅力,不抛弃、不放弃,少数民族战士一样可以成为训练尖兵。
卡斯特勒(中间)正在参加尖子兵比武
四月磨利剑,考场竟一流。在激烈的某部尖子兵比武竞赛中,哈萨克族战士卡斯特勒以1分38秒的成绩拔得400米障碍的头筹,武装五公里18分30秒,共同科目全部优秀,成为该旅考核第一名。
卡斯特勒从一名不会讲汉语的新兵成长为该部无人不知的训练尖兵,骄人成绩的背后,是恣意挥洒的汗水。
“当兵不习武,不算尽义务,武艺练不精,不算合格兵。”刚入伍时,这个哈萨克族战士几乎不会说汉语,新训三个月,为了融入到这个集体里,每晚熄灯后他都泡在学习室里学习汉语,身边的战友也深受触动,大家一起教他学汉语、纠发音。三个月的努力学习,他的汉语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不仅能讲出一口流利的汉语,还认识了几百个汉字。
卡斯特勒从家乡入伍时,他就暗下决心,一定要在军营建功立业,为家乡父老乡亲增光添彩。从小在草原长大的他,皮肤黝黑、瘦、高,在队伍里一眼就能认出来,因为训练刻苦,平常又热心助人,所有大家只要提到都亲切叫他:卡特。
“不抛弃、不放弃!一定要当尖子兵!”这是卡斯特勒的座右铭。为了提高训练成绩,他在训练中加大训练强度,沙背心、沙绑腿每天坚持穿在身上。不付出更多的汗水,怎能练就过硬的打赢能力,400米障碍训练中为了提高成绩,训前“五公里”便成了他的热身活动,一趟不突破那就多跑几趟。
军体训练,经常练到肌肉酸痛,有时练的手掌茧子磨破,皮烂掉,他不得不用剪刀剪掉,“困难再大也要克服”不服输的劲头一支催促着他不断前进。第一年参加上级尖子兵比武时,卡斯特勒就以两个单项第二的好成绩脱颖而出。
去年年底,野外拉练过程中卡特带领的班级担任梯队尖刀班。受领任务后,卡特没有丝毫怠慢,立刻集合班里战士进行行军部署和任务划分,对各种突发情况的处置方法进行了进一步的强调和明确,他利用自己休息的时间,制定了各种突发状况的处置方案,集合教材又加入创新,光笔记就用汉字写满了十几页信纸……
拉练途中,卡特深知尖刀班的重要性,如若不能及时发现危险又或是尖刀班被“敌人”全灭,那行在后方的大部队必将“损失惨重”。所以,卡特打破常规,将班组距离拉大,两三人一组,组与组之间保持距离有声响可闻。卡特亲在带领两名战士一路隐蔽侦查,脱离部队先行。
一路奔袭、卧倒、鱼跃……战术动作做得一丝不苟,这也是他对自己和战士的严格要求,训练场即是战场,要把每一次训练当成实战来对待。一路侦查下来,饶是岁末天寒,卡特也是满头大汗。卡特不叫苦不言累,各项任务完成非常出色。
今年年初,在一次精武赛中,卡特又以过硬的军事素质取得综合第一的好成绩,用行动和汗水践行了自己的诺言。
卡特(中间)正在进行临战训练
卡特(中间)正在进行刺杀操训练
一支素笔写兵心
【士兵履历】顾靖,中士军衔,1992年12月出生,2009年12月入伍,现为西部陆军某旅士兵,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所带班荣立集体三等功班1次。
【青春寄语】青春需要肆意挥洒的汗水,同样需要有远离喧嚣的宁静,十年暖石,甘坐冷板凳,也许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顾靖在拍摄间隙
顾靖出生在汉江边上的一座小城里,广袤的汉江水滋养了他的灵秀,由于喜爱文学创作,在上了高中后,他就利用闲暇时间写出了40万字的网络小说。
热爱文学创作的顾靖来到部队之后并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军营的故事勾起了他的军旅作家的梦想。
他初到部队,因为之前身体素质一般,所以各方面训练都不行。不过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的训练很快就跟上去了,后来还当上了战斗班的班长和代理排长。
顾靖所在的连队是一个步兵连,连队的训练任务非常繁重,但一有休息时间顾靖就跑到学习室看书,他最喜欢《边关》、《仰角》、《弹道无痕》这几本军旅作品,每次阅读都深深的打动着他的内心,阅读数遍让他的从军信念更加坚定,有时候也会因为一些故事情节哭得稀里哗啦。同时,也坚定了他创作一本军旅小说的愿望。
为了搜集小说素材,他随身带着一个小本子,利用空闲时间记录下所思所想,然后再进行创作,有时间就写三五百字,没时间就只记下构思和灵感。
刚开始,很多战友不理解,甚至有人调侃他“不务正业”,但他依然坚持创作,在一整天劳累的训练之后,他常常一个人笔耕不辍直到深夜……
一次在靶壕里执行报靶任务时,他听着子弹“嗖嗖”地在头顶上飞时,心里产生了一种很奇妙的感觉,似乎这“嗖嗖”的声音和自己创作故事中的枪弹声叠加在一起,这种感觉立马激发了顾靖,他就用靶纸记录下当时的灵感。执行了一个多月的任务,他记满了厚厚一沓靶纸。这种“靶纸文章”记录下了基层士兵的最鲜活形象,成了顾靖的宝贵素材。
顾靖利用一切能利用的时间和机会进行创作,就这样,一年半的时间完成了长篇小说《钻尖》并改编成了电影剧本,和战友一起完成了全军首部网络大电影《兵心无悔》。这部大电影充分展现了基层部队官兵的酸甜苦辣,更道出了他们从军无悔的赤子之心,影片一经上映,播放量突破250万,影片评分最高达到了8.5,百度更为影片建立了百科,正式为这一作品正名。
当兵8年的顾靖,现在主要负责部队的新闻宣传和报道,也是全军政工网、陆军政工网新闻频道聘请的责任编辑。在部队的8年时间里,他先后参与了许多重大活动宣传报道,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军报》《解放军画报》《人民陆军报》和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中国军网、央广军事、中国军视网、CCTV-7军事农业频道、CCTV-13新闻频道等媒体上刊发稿件1300多条,他说,每当看见战友们在报纸上、网络上看到自己的形象后脸上露出笑容时,都是他开心的时刻。
顾靖在工作中
默默耕耘的“尖兵工匠”
【士兵履历】姜远巍,四级军士长军衔,1986年9月出生,2003年12月入伍,现任某旅修理所代理排长,荣立三等功2次。
【青春寄语】守住一份初心,常怀一份赤心,待人一份真心,做事一份韧心,参军入伍,磨砺的就是一份心性。
姜远巍正在工作
皓月当空,镶星寒寒,大地已然沉睡,诺大的营区漆黑而沉静,修理空间却依旧灯火辉煌——为了赶制车载兵器柜,姜远巍已经连续工作了16个小时,这一周,他休息的时间加起来不超过30小时。
车载兵器柜是该旅为了在远程机动过程中更好地管理武器装备而提出的一项创新举措。没有前人的经验可以借鉴加上距离外训机动仅仅只剩一个半月,给这项任务增添了无法预知的不确定因素,很有可能付出了心血后,达不到预期效果,甚至导致计划搁浅。在很多人提出“时间过于仓促,还是在外训回撤后再从长计议”的建议时,姜远巍却用掷地有声的三个字“交给我!”揽过了这幅重担。
自从领受任务,姜远巍就心无旁骛,忘我地投入了车载兵器柜的设计之中,不是伏在桌案上绘制图纸,就是在车上爬上爬下。为了设计出占空间小、载容大的合理结构,他甚至把军车的构造研究了个透,连汽车连的老士官们都开玩笑说:“姜排天天研究军车,这是要砸我们饭碗啊。”经历了一周夜以继日、废寝忘食的工作,一套车载兵器柜的设计图纸愣是被他“搞”了出来,加上零部件的细部图,厚厚一沓纸俨然就是一小本书。
图纸设计完成后,姜远巍并没有急于制造,他找到从事军工制造十几年的老班长请教,一遍又一遍地进行校验修改。在柜门的设计上就多次推翻了自己原本的设计,为了实现占地小、开关迅捷的目的,他几经修改,光图纸就修了十几稿,终于设计出了一种轻型卷帘门。卷帘门可折叠,开合快,好操作的特点正契合了部队快速领取武器的要求,但制作工艺复杂,部队有没有这方面的专业人才,难题又一次落在了姜远巍头上,夜深人静,一人一灯,困了伏在桌案眯上几分钟就算一觉,饿了就着清水吃上几块面包就算一顿,一个星期的时间,他就掌握了卷帘门的制作工艺。
完成了设计之后,姜远巍没有丝毫的放松,仅仅给自己放了一晚上的假,就又紧锣密鼓地投入了车载兵器柜的制作中。在修理空间,总能看到他坚守在施工第一线,战士们有疑惑,他手把手地教,焊接有困难,他亲自操作,一番施工下来,他的手上也布满了伤口,有的是被铁器划破,有的是被电焊灼伤…….
一个半月后,外训机动前夕,运兵车上终于全部配备上车载兵器柜,当看着武器装备一排排整齐的陈列在柜中时,姜远巍说,那是他最骄傲的时刻。
姜远巍(左一)正在讲解涡轮结构
姜远巍正在绘制图纸
姜远巍正在操作车床
“军中之母”牛班长 强大引擎再起航
【士兵履历】思仲朋,中士军衔,1992年9月出生,2009年12月入伍,现任某旅战斗班班长。
【青春寄语】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
“牛班长”不姓牛,是某旅战斗班班长思仲朋,中士军衔,今年是他的第8个年头,1米75的个头,黑乎乎,状实实,一身肌肉。
咋是“牛班长”?一次掩体构筑训练,刚开挖就遇“宝”,一块硬石块好似拦路虎,任凭怎么砸,都完好无损。“让我来!”这时,他一把抢过战友手中的撬,马步一扎,钢牙一咬,对准硬石块一顿猛凿。刹那间,火花四溅,尘土飞扬。一阵巨响过后,硬石块被凿得四分五裂。“班长真牛!”后来,战友们送他一个雅号--“牛班长”。
牛班长不仅仅自己牛,也带出了一批批牛兵。成为军中之母后的他,更加注重于将自己的本领结合实战考量,为战士们作出更加合理的训练方案。曾参加集团军创纪录体能比武中,以微毫差距落榜的他,却并没有因此放弃,而是将自己参加比武集训中的好方法运用到连队的体能训练中,制定了各具特色的训练方案,因地制宜,强调均衡发展,练出更加全面的战士。
当然,“牛班长”并不仅仅拥有“大黑牛”般的体型,更重要的是他的严格。武装五公里越野,班中战士魏士淞体能素质偏差,跑到中途就气喘吁吁,掉到了末尾,思仲朋二话不说,拉起人,拼命往前赶说:“跟上队伍!”,可终点前一千米,他又跑不动了,苦苦哀求:“班长,实在没劲了,我不行了!”“牛班长”双目圆睁:“终点就在前面!”随即,他抢过两个人的枪,拉着他俩一路狂奔,一路怒吼。终点前,思仲朋瘫倒在地,鼻孔猛冒粗气,胸脯剧烈起伏,“我的兵,一个都不能少。”
“牛班长”对战士严格,对自己更严格。一次体能训练,翻越高板墙时,他脚底一滑,跌落在地上,战士们急忙跑上去问他有没有事,只见他摆摆手,“没事儿,脚滑了而已。”说完,拍了拍尘土,又跑了起来。晚上,战友们看到他的小臂隆起一个馒头大的包。军医诊断:软组织挫伤,静养一个月。
“轻伤岂能下火线?”按说受了伤就该好好休息,可“牛班长”这脾气可犟着呢。第二天,他抹了点红花油,吃了几片止疼药,又走上了训练场。步兵训练可不简单,挥镐舞锹、四百米障碍,样样都是体力活,胳膊伤了怎么练?
“牛班长”照样有啥练啥。有人怕他加重伤势,劝他歇一歇,他倒不领情,“我可好着呢,不信咱俩来比一比!”他的激情带动了战友,更“点燃”了训练场。大家人人争先,士气如虹。他说:“军人,不仅身体素质得过硬,战斗精神更得过硬。”
不经一番彻骨寒,怎得梅花扑鼻香。如今面临改革的大考,作为连队“强大引擎”,需要再出发的他瞄准训练中存在的短板,实战化教学的他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将教学更加具体化,强化战士们的实战意识。战斗体能强体能,更重要的是要有战斗意识,在行军途中,他突发奇想的给战士们出难题,如果现在遇见悬崖断壁,怎样翻越山岭?怎样躲避敌人的侦查?在一次次的战斗体能训练当中,他总结出20多条训练经验,强化了战士们的战斗意识,提高了训练的效果。
如今的“牛班长”已不再牛气冲天,但努力创新的他却更加坚定了自己转型升级的脚步,为迎接所有的挑战而无所畏惧!
思仲朋(中间)正在进行战术训练。
思仲朋(右一)正在进行步兵班战术训练。
思仲朋(右二)正在与新战士谈心。
“热血尖兵”杨玉瑾
【士兵履历】杨玉瑾,下士军衔,1994年11月出生,2014年9月入伍,现任某旅战斗班副班长,两次荣获“优秀士兵”。
【青春寄语】少年不吃苦,怎能品味人生五味;不参军入伍,哪来体会战友情深。
新兵时的杨玉瑾,是一个眼神里充满了不屑的小愤青。由于入伍前是一名塔吊司机,社会阅历比较丰富,平时的生活中,他总是喜欢一个人,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
三个月后,杨玉瑾被分到了有着厚重历史的红九连,在连队荣誉的熏陶下,他渐渐的懂得了什么是成长,什么是责任。2015年的组织法集训,当时还是新兵的杨玉瑾跟随连队一起接受了上级领导的考核,也是从那之后,他的思想有了很大的转变,他不再抱怨部队单调乏味的生活,面对训练不再是一副苦瓜脸,对待战友也不再冷漠。
转眼间,到了当兵第二年,站在军旅生涯的十字路口,杨玉瑾毅然选择前往教导队集训,在历时七个多月的集训生活,他的素质更加过硬了,终于在2016年9月,他如愿成为了士官,成为了连队骨干。成为士官后,他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处处争先,面对弱项短板,他每天加班训练,吃的苦是别人的两倍多。对于连队赋予的副班长岗位,他总觉得自己的工作方式还有欠缺,特别是听到其他副班长受到表扬后,他更有一种挫败感。为了尽快提高自己的能力,杨玉瑾每天加班学习,学习士官职责,学习副班长职责,遇到不懂不会的,便积极主动去向老班长老骨干请教,虚心学习。功夫不负有心人,现在的他已成长为了业务能手,被评为“副班长标兵”。
杨玉瑾常说:当兵不吃苦,那还算一个兵么?苦尽甘来,付出总是会有回报。在今年3月份旅里组织的尖子考核中,他凭借过硬的素质,一举夺得了五公里武装越野的第一名,他的名字更是在大会小会上被提到。荣誉来了,可是他更冷静了,他说:“这次虽然拿了第一名,但是和第二名的差距不大,要是我不努力的话,很容易被别人赶超,把第一保持住比争第一还要难。”
当兵为什么?从杨玉瑾我们也许能找到答案。“参军是一种责任,是一种锻炼,更是一种不一样的青春体验。”
杨玉瑾正在进行步兵班战术训练。
杨玉瑾(左四)正在进行武装五公里越野训练。
杨玉瑾(图上)正在进行步兵班战术训练。
(作者:顾 靖、毛竹立、杜景柱、徐洪波、李 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