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现脂溢性皮肤炎初期症状的人约为总人口1%~3%,青年人中发病率为3%~5%,30~60岁的人群也可发病。男性多于女性。脂溢性皮肤炎严重时还伴随着瘙痒症状的发生。
脂溢性皮肤炎易复发,纠缠不休。目前主要采取的就是控油抑菌抗炎三板斧,争取把炎症控制在低水平。
01
控油
在饮食上,要减少油腻食物的摄入。此外,辛辣食品也建议少吃。虽然辣本身不会直接促进油脂分泌,但有可能使植物神经兴奋,间接促进毛囊皮脂腺分泌。
同时,可以适当补充维生素B,不仅能促进皮肤粘膜的修复,还能对脂肪的分泌有调节和抑制作用。
02
抑菌
酮康唑
酮康唑具有抗真菌作用,并可通过抑制白三烯生成而介导炎症反应。已有2项随机临床试验证实2%酮康唑泡沫凝胶(每周1~3.5次,治疗4月)或乳膏(每周2~3次,治疗4周)可明显减轻面部脂溢性皮炎的症状和体征。不过治疗后2~4周疾病常有明显复发。
环吡酮胺
环吡酮胺兼有抗真菌和抗炎症作用,已有2项临床试验证实1%环吡酮胺乳膏(每日1次或2次,治疗28天)可有效减轻面部脂溢性皮炎的症状和体征,其有效性不差于2%酮康唑凝胶。
在不同地区环吡酮胺还有多种其他剂型,例如1%或1.5%洗发露及0.77%软膏。
03
抗炎
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临床应用普遍,但缺乏高质量研究。即便是面部脂溢性皮炎,亦可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但长期使用会出现不良反应,且患者对此药依从性差。
在皮疹炎症重、瘙痒明显时,可酌情加用,如1%氢化可的松乳膏或0.1%丁酸氢化可的松软膏、曲安奈德氯霉素乳膏、0.05%地塞米松软膏等,选择一种,每日1-2次外用。注意面部及皮肤薄嫩部皮损不宜长期应用,以免出现激素局部副作用,如痤疮、毛细血管扩张、皮肤萎缩及色素改变等。
吡美莫司
吡美莫司属于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可抑制炎症性细胞因子的产生。已有2项临床试验(包括1项高质量和4项低质量随机对照试验)表明吡美莫司乳膏(每日1~2次,治疗2~8周)可改善面部脂溢性皮炎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有对照研究提示,吡美莫司乳膏疗效与17-戊酸倍他米松乳膏、2%酮康唑乳膏及1%氢化可的松乳膏相似,不过前者更易出现轻度皮肤刺激和烧灼感。
他克莫司
他克莫司同样是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可抑制炎症性细胞因子的转录。已有3项临床试验表明他克莫司乳膏(每日2次,治疗12~24周)治疗脂溢性皮炎的有效性。同时,他克莫司每周使用2次比每周1次能更好地控制复发。
如果瘙痒难忍的时候,可以外用抗组胺药物达到止痒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