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为什么不重用戴旭(戴旭国家在进步)

国家为什么不重用戴旭(戴旭国家在进步)

首页维修大全生活更新时间:2022-04-12 07:12:38

2007年5月1日,美国《武装力量》杂志一篇万字长文引起轰动。文章的作者是陆军中校保罗·英林,笔锋直指美军将官的庸碌无能。

这篇文章——《为将之道的失败》让作者英林声名鹊起。

保罗·英林是陆军中校、美军第三装甲骑兵团副团长。学历上,他是杜肯大学的“国防生”(ROTC)、芝加哥大学硕士,在指挥与参谋学院的高级军事研究院深造过;经历上,驻防过德国和波斯尼亚,参加过海湾战争,三次赴伊拉克战争执行任务,还在西点军校教过书。

本文恳切而激烈,戳中了美国高级将领的软肋,举出了例子,分析了原因,还提出了解决办法,值得一读。下面是本工作室对这篇长文的“读后感”——

许述工作室短评

一个现役中校军官公开发文章炮轰将官,大家估计很想知道这位中校后来怎么样,重用了,还是被组织处理了?

都不对。

先是重用,晋升上校军衔;然后处理,安排转业。现在,这个叫英林的军官在美国科罗纳多州一所高中当老师教社会学,薪水与当兵时相比,缩水不少。

其实,美国军方处理这件事还算得体。这篇文章戳中了将军们的软肋,当然让军队高层很不爽,必欲除之而后快。但这篇文章发表后引起轰动,英林也成为名人,被认为是军中的少壮派创新派。在这种情况下,马上办人家当然不合适。不仅不能办,还要重用,才好向公众交代。所以,英林被提拔为上校。

4年之后,这事儿已经降温了,大家都快忘了,然后再安排英林退役。他本来想去西点军校(90年代曾在那里任教)当教员,但被拒绝了——尽管他的文章是西点军校一些军事课程的内容。显然,军方想彻底把他赶出部队。

美军也容不得批评,容不下有创新意识的军官吗?

表面上似乎是这样,实际上并不完全如此。

先来瞅瞅英林究竟指出了将军存在哪些问题。

归纳起来,主要是两点:一是能力问题。将军们大概是年龄大了容易保守,往往陷入经验主义,用昨天的脑袋指挥明天的战争。比如,用常规战正规战去对付游击队和恐怖分子,结果有劲儿使不出,和狮子对付蚊子差不多。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很短且很轻松,但随后的“治安战”很长又很难,简直让美军抓狂。二是品质问题。将军们看到了一些问题,但没有向国防部长和总统如实反映。因为如实反映,就暴露了他们之前的问题,很可能导致解职丢官。越战时期,军方评估一次性增兵到70万,5年左右就能摆平越南问题,但没有报告。结果,政府以为越南好搞定,采取“添油战术”,每次都只增加有限的兵力,给了对方发展壮大的机会。

平心而论,英林点到了要害。那么,他提出的解决办法是什么呢?

也是两点。第一,将军们自个儿要努力,提高品德修养,增强能力素质。英林特别提出,评估一个人是否应该晋升将军,不能只注重高级将领们的意见,也应参考其同僚和下属的意见,因为后者更了解其人。第二,国会应该从外部督促和监督将军们,最重要的是“追责制”。英林打了个比方:“在现行制度下,相较于输掉一场战争的将军,丢失一条步枪的列兵所承担的后果要严重得多。”

很多人(包括美国人)认为英林说得非常有道理,也很遗憾他没能留在部队并当上将军。其实,细查之下,你会发现有问题。

晋升将军时纳入其同僚和下属的意见,这没问题,可以作为参考,但在评估中具体应占多少比重?这一点,英林没有说,他显然不是专业人士。如果把同僚和下级意见纳入太多,会造成两个问题:一是同僚之间的恶性竞争,互告黑状;二是无法放开手脚管理和指挥部队——他们都能决定你升官与否,还怎么敢管?

英林还建议国会对犯错误的将军进行追责比如降衔,这也有点过了。按照英林的建议(无论真相如何都能追究到底),如果军事失败要追责到底,最后必然追到三军总司令也就是总统头上,那怎么处置总统呢?其实,美国建国之初就有人提议,如果总统决策造成美国严重损失,最高法院可以追责,判罚总统。当时,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正是最负盛名的约翰•马歇尔,他不认可,理由是:决策是政治问题,不是法律问题,法院管不到。

此外,英林自己也有问题。

第一,他的角度有问题。英林当时是校官不是将官,没有体会过也不清楚将军的难处,实际上他并未指出美军问题的根本性问题所在——体制。英林作为中校军官,更多是一个执行者而不是决策者,不用负太多责任,可以把问题敞开了说。如果他是一名将军,会发现更多问题,也会发现其中很多问题是靠个人力量无法解决的。美军的问题不少是历史和体制造成的,需要很多人很多部门合力解决。不要说美国的将军,就是美国的国防部长和总统也解决不了。笔者读了切尼、拉姆斯菲尔德、盖茨等国防部长的自传,他们都曾对部队进行改革,但总体上都失败了。

第二,英林的动机有问题。文章发表之前,英林曾给好朋友约翰•格纳尔看过。朋友一看吓坏了:这文章一出去,肯定得罪一大批将军,英林的将军梦也就到头了(美军上校晋升将军,是临时由一群将军组成晋升委员会进行评估),劝他不要发表,实在要发表最好匿名。但英林没有听,实名发表了。果然,英林的上司、胡德堡第4师师长杰弗里•哈蒙德少将看到文章后,把军官们集合起来听自己讲话,说英林“十分平庸”,“连将军的鞋都没穿过”((美)托马斯•E•里克斯著、吴亦俊等译:《大国与将军:从马歇尔到彼得雷乌斯,美国军事领袖是怎样炼成的》,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365页)。一个人主观上怎么想,外人无法得知,但要说英林发表此文完全为公(部队建设发展),一点儿不为私(出门),似乎难以令人信服。

实际上,英林有些书生气。他在文章中建议将军们多学学外语,多看看书,多发发研究文章,这就有些“己所欲,施于人”的意思了。古今中外无数事实证明,太多将军不会外语也没发表过文章甚至没读过多少书,但这不妨碍他们打赢一仗又一仗,不影响他们成为名将。按照英林的推理,克劳塞维茨应该是最优秀的军官了,但如果让他去指挥军队,肯定比拿破仑差得远,而且克劳塞维茨还当过拿破仑的俘虏。

理想的将领应该是“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但这样文武双全的儒将是稀罕物。现实中,师长杰弗里•哈蒙德少将写不了下级英林那样的文章,英林也干不了杰弗里•哈蒙德少将的活儿,但他们不应该也可以不成为势不两立的对头。英林是智囊是参谋,出谋划策;杰弗里•哈蒙德是主帅是指挥官,拿主意下决心;双方能够拥有对方的强项当然更好,如果不能,干好各自的事儿,互相配合好也不错。

诸位可记得贝尔蒂埃?

估计很多人不知道,他是拿破仑的参谋长,非常善于管理、组织、协调。打仗,贝尔蒂埃不行;组织,拿破仑不行;贝尔蒂埃 拿破仑,打仗和组织都活了,法军牛了。

你不能要求一个人什么都会,这不现实也无必要。把大家的强项和优势组合起来,发挥“乘法”而不仅仅是“加法”的效果,这才是务实的做法。

本文摘自“许述工作室”编译资料第2季《中美人事制度异同》(上-美军人事制度要览),您如果想和我们进一步研讨交流,可联系本工作室工作人员Hunter(二维码见文章最后)

“许述工作室”创始人简介

许述,四川宜宾人,军事学博士,曾在《书屋》等媒体发表文章70余篇,接受过凤凰卫视等媒体采访,受邀到华为等演讲十余次,出版专著《这才是美军》(中将王洪光、军事专家戴旭作序),出版一年5次加印,在京东新书热卖榜常居TOP3,登上三联书店畅销书排行榜,进入美国纽约公立图书馆和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即将出版新书《兵道》(乔良和余戈两位老师作序推荐)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1 3dmx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