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天与逆天,哪个才是传统中华文明的精神核心?
先说顺天。
《左传》中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戎就是战争,祀就是祭祀,意思是国家的大事,在祭祀与战争。
古代王朝每逢重大节日,或者重大事件时,都会通过祭祀的方式,告慰天地神灵、宗庙祖先,以求达到顺天应人的目的。
古代皇帝又称天子,意为上天之子,代表上天统御世间,亦有顺天之意象。
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古人眼中最大的“名”是什么?自然就是天命,天大地大,上天给的名分最大。
所以即便是造反,也要顺应天命,找个好名头。比如商周有文王凤鸣岐山,秦汉有高祖斩白蛇起义等等。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一方传国玉玺,何以从诞生之日起就成为历史的主角?得之则天命所归,失之则气数衰落。因为它沟通着天地,象征着皇权,承载着历史,这也正是中华文明顺天观念的集中体现。
古代的顺天观念不只是表现在“庙堂之上”,也同样可见于“江湖之远”。
孟子说:“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意思是不耽误百姓的农时,粮食就吃不完;细密的鱼网不放入池塘捕捞,鱼鳖就吃不完;按一定的时令采伐山林,木材就用不完。
荀子也说:“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鼋鼍、鱼鳖、鳅鳝孕别之时,罔罟、毒药不入泽,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
这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又何尝不是一种顺天应人的体现。
杀鸡取卵,竭泽而渔,对自然资源的过度索取将会导致整体崩坏。遵循自然规律,取舍有道才能长久。这也正与现代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不谋而合。
再说逆天。
翻看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大禹治水、精卫填海、夸父逐日、愚公移山、神农尝百草、刑天舞干戚、孙悟空大闹天宫,一个个逆天的故事让人热血沸腾。
我们先不去计较这些神话传说的真实性,这些故事能够让人们广泛接受并代代相传,其内涵必定有着强劲的生命力。逆天的思想同样是传统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天塌地陷,生灵涂炭,所以要补天。
天有十日,万物皆焦,所以要射日。
洪水泛滥,民不聊生,所以要治水。
身死意存,力小志坚,所以要填海。
......
女娲补天
为什么要逆天?是因为天不让人活!
无论是天地自然,还是皇权王道,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天不让人活,那就逆天!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胜吴广的这句话正是王朝兴衰轮替的最好的总结。
天不让人活,所以要用非常之作为彻底打破现状,以求达到再次的平衡。
借古论今。
如果地球臭氧层漏洞持续扩大(或其他环境问题),人类有没有女娲补天的担当?
如果小行星或陨石撞击地球,人类有没有后羿射日的本领?
如果地球的科技被外星人锁死,人类有没有刑天舞干戚的不屈和精卫填海的执着?
浩瀚宇宙,星辰大海,人类有没有夸父逐日的勇气和神农尝百草的探索精神?
后羿射日
......
女娲补天的担当,后羿射日的本领,大禹治水的智慧,愚公移山的坚持,夸父逐日的勇气,精卫填海的执着。这些崇高精神是古人对英雄人物的美好想象,也是今人心中所向往的。
总结。
大道五十,天衍四九,遁去其一。如果说顺天是四十九,那么逆天则是那遁去的一。
我们不能做到事事顺从天意,难免遇到劫难之时。当然我们也不能滥行逆天之举,这就好比看谁不顺眼就丢个核弹过去,将会导致天地秩序的彻底崩坏。
一般情况下,我们要顺应天时,遵循自然的发展规则。但在非常之时,也要有能力去行非常之法,而且要为1%的可能去做100%的努力。
以当今世界的环境问题为例,可能天不让人活是人类自己造成的,但人类既然选择了工业文明的道路,就不可能再去过男耕女织,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生活,所以工业文明带来的问题还得靠工业靠科技发展来解决。
只要有足够的智慧,顺天与逆天也可以由对立转为融合。
大禹治水就是顺天与逆天的完美结合。大禹的父亲名鲧,受命治水,他的治水策略是堵,结果未能成功,而大禹吸取教训,采取了疏导的策略,将洪水引入大海,最终治理了水患。
治水本是逆天之事,而疏导则是顺天之法,所以大禹治水是以顺天之法行逆天之事。
顺天或逆天,以史为镜,借古看今,正是写此文的目的。
大禹治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