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为什么会失败(国民党为何三年溃败)

国民党为什么会失败(国民党为何三年溃败)

首页维修大全生活更新时间:2022-04-20 04:12:59

对于中国人来说,通货膨胀是个外来的经济学术语,但很少有人记得的是,人类经济史上最大的通货膨胀,其实就发生在中国。这场空前的通货膨胀在创造至今无法逾越的项目世界纪录的同时,也终结了国民党在大陆的政权。

1935年国民政府实行法币制度。 法币是由国民政府发行的法定货币。法币的发行,结束了中国使用了接近五百年、自明朝就开始的银本位币制。

民国前期用得袁大头银元就银本位币。

此次改革的动机不能说不是好的,该项改革的制定者,是世界建筑大师美籍华人贝聿铭的父亲贝祖诒,此人在民国时代先后担任中国银行副总经理、中央银行总裁。在当时,让货币与贵金属脱钩已经成为一场席卷世界的潮流,如果中国不跟风前进,就有可能造成贵金属的大量外流,最终危及自身经济。况且1935年的中国正处在所谓民国“黄金十年”时期,发展的经济需要更多的流通货币,确实也是个不争的事实。所以法币改革,就在大家看来都理所当然的情况下被推出了。

可是,好景不长, 中日战争一爆发,就是持久战。一战下来,八年过去了。日本虽然投降了,但中国经济却滑落到崩溃的边缘,最直接最严峻的反应,便是法币的急剧贬值。

事实上,虽然抗日战争花费巨大,但加印钞票、货币放水的超大规模通货膨胀,也并非民国政府的唯一选择。但开对于缺乏有效监督、在扩大自身财权上无所顾忌的民国政府来说,动印钞机无疑是最简单的一种。于是,一场空前的通货膨胀席卷了中国——1937年抗战前夕,法币发行总额不过14亿余元,到日本投降前夕,法币发行额已达5千亿元。进入1946年以后,法币的发行量大增,到1947年4月,发行额增至16万亿元以上。1948年8月,法币发行额竟达到660万亿元以上,等于抗日战争前的47万倍。可想而知,物价再也无法控制,最终上涨了3492万倍。仅仅三年时间,法币贬值了3500多万倍。创造了至今没有国家可以打破的世界纪录。

滥印钞票的后果,就是钞票变成了废纸。1948年8月16日的《大公报》发布了一条统计数据,以战前生活指数为基准,8月上半月的食物价格上涨了390万倍,住房价格上涨77万倍,服装价格上涨652万倍。

如果这几项倍数还不能明确显示法币贬值程度的话,那么,这条数据的后面还有一则短讯,极为精确:“大饼油条,每件10万元”。再看具体的比较:1937年,100元法币可买两头牛,1945年9月,100法币的购买力只有当初的十万分之七。如果一斤大米有五百粒的话,1948年8月,100法币只能买到1粒大米。

面对彻底崩溃的法币,国民党政府想到的是另发货币,1948年8月19日,民国的又一种货币金圆券出笼,替代法币,300元法币只能兑换1元金圆券。

但由于缺乏监督机制的体制结构没有得到改变,金圆券再次重蹈了法币的覆辙,1949年5月,国统区的物价犹如脱野马,飙涨再飙涨,4亿多金圆券才能买到一石大米。买大米用车拖去的金圆券,比拖回来的大米体积还要大。于是,无论是在上海、南京,还是在重庆、武汉,市民上街即使购买一些小商品,也要用板车或三轮车搬运大包钞票。而工薪族们不得不要求老板每天结算工钱,一领到工资必须跑步去买东西——因为一旦商店关门,等到明天在开店时,商品一定就不是这个价格了。

这种超级通货膨胀,最终成为了压垮民心的最后一根稻草,终于,国民党除了垮台别无它路了。

很多国家的货币上都会印有该国的民族英雄或杰出人物,这种做法其实暗示了货币的背后是要靠国家信誉背书的。对于掌握印钞机的国家机器来说,多印点钞票,即能让政府用钱更加宽裕,还能制造经济繁荣的假象,可谓有百利而无一害。但对老百姓则不然,一个社会如果持续的通货膨胀与货币贬值,最直接的后果就是老百姓对生活没有安全感——今天辛辛苦苦工作挣来的钱,不知道到明天还能不能买来与昨天同样价格的粮食、房子。这是对勤劳致富的劳动者们最大的不尊重。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王昱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1 3dmx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