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比方的最佳例子(打比方和比喻怎么区分)

打比方的最佳例子(打比方和比喻怎么区分)

首页维修大全生活更新时间:2022-05-04 16:15:58

事实上,自古以来大臣劝谏国君有直谏,也有死谏,但从实际效果来说二者都不如讽谏。

直谏和死谏很多时候,也确实能够起到一点作用,但是却免不了会羞辱了君王的脸面,伤了君臣之间的和气。如果遇上气度狭小,或者有点昏聩的君王,可能就会适得其反了。

齐国相国邹忌从日常生活的小事感悟到治国安邦的大道理,并以此进谏齐威王,使之大开言路,励精图治,最终得以不动兵戈而就称雄天下了。

1邹忌以自己生活中的小事打比方,劝说齐王要听取民众的意见

这个邹忌是战国时期齐国著名的美男子,他不仅身高八尺、风度翩翩,还拥有治国安邦之才,因此被齐威王拜为国相,辅佐治理齐国。

有一天早上,邹忌穿好衣服,戴上帽子,照着镜子。恰好这时他的妻子从身边走过,邹忌顺便问妻子说:“我跟城北的徐公哪一个更英俊?”。

他的妻子说:“这还用说,当然是你,徐公哪里比得上你呀!”原来在齐国国都的北部住着一个徐公,他才是齐国真正的第一美男子,照理说邹忌是比不上的,他的妻子很明显是在奉承丈夫而已,不是真话!

然而,齐相邹忌不及城北徐公俊美,可妻、妾、客都称赞他胜过徐公。

邹忌通过观察、对比、反思,悟出了一个道理:人贵有自知之明,不要在赞美声中自我陶醉。赞美的话不能当真,恰恰会让自己飘飘然,听不到真心话了。

他把这个自己身边这样的小事告诉齐王,目的很明确,就是想说:国君更加不容易听到真心话,因为所有人都怕齐王,都有求于齐王,谁会吃饱了没事说齐王的缺点,不是自找没趣吗!

这就等于告诉齐威王,居上者只有广开言路,采纳群言,虚心接受批评意见,并积极加以改正,才有可能成功。

齐相邹忌以自身生活中的小事设喻,劝说齐王必须广泛听取民众意见,作为施政依据的故事。

尽管只有短短的三百多字,从家事说到国事,娓娓道来,齐威王很快就明白什么才是真正重要的事情。

虚心接受意见,对国君来说才是真正有决定意义的事情!

所谓讽谏,就是用含蓄的话指责或劝说,《讽邹忌讽齐王纳谏》式的规劝,不是侧重于批评或嘲笑: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今齐地方千里,左右莫不私王君主。

这样的类比推理,让齐威王一下就明白是什么回事,也不觉得丢人,毕竟君王也是人,而且还要面对更多的奉承话,表面上看邹忌是在说自己,其实就是给齐王一个回旋余地,不直接说齐威王的缺点,这样就可以有很好的效果了。

齐国相国邹忌从日常生活的小事感悟到治国安邦的大道理,并以此进谏齐威王,使之大开言路,励精图治,最终得以不动兵戈而称雄天下。

古人在说理时,喜欢采用类比的方法,先说出形象、生动、易于理解的事物,再引出要表达的真实意思。

类比的办法调动的是形象思维,而不是逻辑思维,更易被一般人接受。

邹忌讽齐王纳谏,就是一个很好的运用类比的例子。

后来,齐威王能够做到虚心听取各种批评和建议,善于识别忠奸、赏功罚罪、积极发展生产,一时被吴、楚、魏、赵、韩、燕六国公推为霸主。

2齐国因为纳谏的缘故,在朝廷上就战胜了敌国,最后称霸天下

齐王决定听取别人的的意见,根据进谏的程度不同,进谏人就可得不同大小的奖赏。

命令刚下达时,群臣都来进谏,宫门前、院子内像集市一样热闹。

几个月以后,间或有人来进谏。

一年以后,就是有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燕、赵、韩、魏等国的国君,听到这个情况,就向齐国朝见了。

这就是所谓在朝廷上战胜了敌国。

3邹忌讽齐王纳谏,不仅仅是用身边的小事来类比,他还会用弹琴来说理

据说,邹忌最初是由于善于弹琴,而进见齐威王,威王对他很是喜欢,并让他住在宫中的右室。

过了不久,有一天,齐威王正在弹琴,邹忌刚推开门走进来就说:琴弹得真是太好了。

齐威王却突然不高兴了,离开琴,手按着宝剑说:先生只看到寡人的样子,还没有认真聆听观察,怎么能知道寡人弹得好呢?

邹忌说:大弦缓慢并且温和,这是象征国君;小弦高亢明快并且清亮,象征宰相。

这就是看人说琴了,从弹琴的人的样子就可以推测弹琴的水平,这个邹忌确实厉害了。

事实上,齐威王也是一个贤明的国君。

他在国内进行了一系列的整顿和改革,使齐国国富兵强,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楚、魏、韩、赵、燕等国先后派使者来祝贺,尊齐威王为天下霸主。

总而言之,齐威王刚当国君的时候,也是整日只知道吃喝玩乐,根本不问政事。

即使其他国家来攻打齐国,他也照样玩乐,大臣劝谏他也不听,齐国就这样一天天衰微下去。

后来,因为邹忌讽齐王纳谏,他以家庭琐事设喻劝谏齐威王。

齐威王勇于纳谏的故事,环环相扣,层层深入。邹忌的忠诚与智慧,齐威王的胸怀与魄力,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同时,也道出了一条简单而难明的道理:人贵有自知之明。

总之,这就是战国时期齐国谋士邹忌劝说君主纳谏,使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的故事。

这篇文章塑造了邹忌这样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勇于进谏的贤士形象,表现了齐威王知错能改,从谏如流的明君形象,以及革除弊端、励精图治的迫切愿望和巨大决心。

最后因为齐威王真正做到了从谏如流,而称霸天下!


一起探讨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欢迎关注我。

作者|龚柳辉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1 3dmx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