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十三衙门是个什么机构,十三衙门相当于现在什么部门
1、十三衙门实际就是管理宦官的衙门,主管也是宦官,是清朝宦官吴良辅建议设立的机构,于清顺治十一年(1654年)设立。清朝设立“十三衙门”的主要目的是:在宫廷内侍奉皇室及其家族,以宦官为主管。
2、十三衙门乃仿明朝体例二十四衙门而设。其下即:司礼监、御用监、御马监、内官监(宣徽院)、尚衣监、尚膳监、尚宝监(尚宝司)、司设监、尚方监(尚方院)、惜薪司、钟鼓司(礼仪监、礼仪院)、兵杖局、织染局(经局)。
康熙元年(1661年),吴良辅等伏诛,裁撤十三衙门,另由上三旗包衣组设内务府,改尚膳监为采捕衙门,改惜薪司为内工部,又改御用监为广储司,宣徽院为会稽司,礼仪院为掌仪司,尚方院为慎刑司,采捕衙门为都虞司,内工部为营造司,又自掌仪司分出庆丰司。
2.古代的户部是什么衙门,古代的户部相当现在的什么部门
1、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为掌管户籍财经的机关,六部之一,长官为户部尚书,曾称地官、大司徒、计相、大司农等。
2、户部起源源先于秦《周庄》记载此职为“地官大司徒”;秦为“治粟内使”,两汉称“大农令”和“尚书民曹”,三国至唐称“度支”“左民”“右民”等,唐永徽年初因避讳太宗皇帝世民名讳改称“户部”,五代至清光绪末年,改“户部”为“度支部”,管田赋,关税,厘金,公债,货币及银行等。
3.古代衙门门口挂鱼什么意思,大门上挂鱼网什么意思
1、古时衙门门口有人挂咸鱼 ,是表示主人远离小人、洁身自好之意。
2、咸鱼,本来是指以盐腌渍后,晒干的鱼,但其有腥臭之味。古代一些清廉的官员,把咸鱼挂于衙门门外,以示室内不能有腥臭之味,借以告知自身不与小人为伍。
3、在中国古代,曾有“鲍鱼之肆”一说,并形成流传于世的成语。肆,店铺; 鲍鱼,即用盐渍过的鱼,有腥臭,卖渍鱼的店铺叫鲍鱼之肆。鲍鱼之肆,比喻是小人集聚的地方。
4、汉刘向《说苑·杂言》:“与善人居,如入兰芷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则与之化矣。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也就是说,和道德高尚的人生活在一起,就像进入充满兰花香气的屋子,时间一长,自己本身因为熏陶也会充满香气,于是就闻不到兰花的香味了; 和素质低劣的人生活在一起,就像进了卖鲍鱼的市场,时间一长,连自己都变臭了,也就不觉得鲍鱼是臭的了。
5、一些官员认识到,环境是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门口挂一条咸鱼,除了示意自己不接纳小人,也有时时提醒自己洁身自好之意。
4.为什么把古代官府称为衙门,古代官府为何叫衙门
1、旧时称官署为衙门,其实是由“牙门”转化而来的。古时常用猛兽的利牙来象征武力。“牙门”系古代军事用语,是军旅营门的别称。
2、古代战事频繁,王者打天下,守江山,完全凭借武力,因此特别器重军事将领。军事长官们以此为荣,往往将猛兽的爪、牙置于办公处。后来嫌麻烦,就在军营门外以木头刻画成大型兽牙做饰,营中还出现了旗杆端饰有兽牙、边缘剪裁成齿形的牙旗。于是,营门也被形象地称作“牙门。”
5.古代衙门为什么叫六扇门,古代府衙有三个门
1、“六扇门”指的是衙门。古代衙门为显示威严、气派,多开六扇门。后,遂以六扇门代指衙门。
2、衙门以门为名,在这个建筑群里,各式各样的门户当然就具有头等重要的意义。不过最重要的是中轴线上的大门、仪门、宅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