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薏苡仁的功效与作用,薏米的副作用太大了
1、对心血管的影响:抑制呼吸中枢,使末稍血管特别是肺血管扩张。
2、抗肿瘤:尤以脾虚湿盛的消化道肿瘤及痰热挟湿的肺癌更为适宜。
3、增强免疫力和抗炎作用:薏苡仁油对细胞免疫、体液免疫有促进作用。
4、降血糖:可起到扩张血管和降低血糖的作用,尤其对高血压、高血糖有特殊功效。
5、抑制骨骼肌的收缩:薏仁可抑制骨骼肌收缩,减少肌肉之挛缩,缩短其疲劳曲线;能抑制横纹肌之收缩。
6、具有镇静、镇痛及解热作用,对风湿痹痛患者有良效。
7、降血钙、延缓衰老,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
2.薏苡仁的功效与作用,薏苡仁和薏米的区别
1、美白:薏苡仁因富含蛋白质、油脂、维生素、矿物质和糖类,可以协助消除班点,使肌肤较白皙,若长期饮用,还可以达到滋润肌肤的功效。
2、抗皱:薏苡仁中的薏苡素可以抑制横纹肌,是天然的养颜去皱佳品。由于脾胃两虚而导致颜面多皱、面色晦暗的人,建议用薏苡仁与山药、大枣、小米一起煮粥喝,或将薏苡仁炒熟后研末冲服。
3、瘦身:薏苡仁是五谷类中纤维质最高的,低脂、低热量,是减肥的最佳主食。它可促进体内血液和水分的新陈代谢,有利尿、消水肿等作用,并可帮助排便,所以可帮助减轻体重。
4、抗癌:薏苡仁中的薏米酯、亚油酸是非常重要的抗癌成分,还能减轻肿瘤患者放化疗的毒副作用。
5、健脾胃:脾胃不好的人夏天常常感到食欲不振、消化能力减退,中医认为,薏苡仁具有健脾、补肺、清热、利湿的作用,而且特别容易消化吸收,是很好的食疗食物,适合脾胃虚弱者食用。
6、降血脂,预防心血管疾病:因为薏苡仁含有丰富的水溶性纤维,可以由吸附胆盐(负责消化脂肪,使肠道对脂肪的吸收率变差,可加速肝脏排出胆固醇。进而降低血脂肪、降血糖、预防心血管疾病。
7、薏苡仁的使用禁忌:薏苡仁会使身体冷虚,虚寒体制不适宜长期服用,所以怀孕妇女及正值经期的妇女应避免食用。薏苡仁所含的醣类黏性较高,吃太多可能会影响消化。薏苡仁虽然有降低血脂及血糖的功用,但毕竟只是一种保健食品,不能当作药品。所以有高血脂症状的患者,还是要找医生治疗,千万不可自行食用薏苡仁来治疗。
3.薏苡仁的作用与功效,三种人不能吃薏米
1、生薏米偏寒凉,利水渗湿最在行,可以去湿除风、清热排脓、除痹止痛,对小便不利、水肿、脚气和风湿疼痛等效果显著。
2、炒薏米是取净薏米用文火炒,至微黄色、鼓起时取出,放凉,略有焦斑,微香。在中药泡制方法里,还有一种是将药物与麦麸拌炒,即麸炒薏米。锅热后先撒入麦麸,用量为薏米的十分之一,加热到冒烟时,加入净薏米,炒至表面呈黄色鼓起时取出,筛去麦麸后放凉,略有香气。此香气根据中药炒制程度的不同,又分为炒黄、炒焦和炒炭。炒黄就是指用文火炒到药材固有的香气,或鼓起、爆裂时为度。炒黄能缓和药的过偏之性,同时散发的香气,还有理气解郁的作用。
4.炒薏苡仁的功效与作用,炒薏米泡水喝一个月
1、有利水消肿、健脾去湿、舒筋除痹、清热排脓等功效,为常用的利水渗湿药。
2、用于头发:它具有营养头发、防止脱发,并使头发光滑柔软的作用。
3、用于皮肤:使皮肤光滑,减少皱纹,消除色素斑点的功效。对面部粉刺及皮肤粗糙有明显的疗效,另外,它还对紫外线有吸收能力,其提炼物加入化妆品中还可达到防晒和防紫外线的效果。
4、此外,薏仁算是榖物的一种,以水煮软或炒熟,比较有利于肠胃的吸收,身体常觉疲倦没力气的人,可以多吃。薏仁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分解酵素,能使皮肤角质软化,对皮肤赘疣、粗糙不光滑者,长期服用也有疗效。
5.薏苡仁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长期吃薏仁粉的危害
1、解热、镇静、镇痛,薏苡素对菌体复合多糖类引起的发热有较好的解热效果;有较弱的中枢抑制作用,对大鼠有镇静功效;对大鼠的镇痛作用强度与氨基比林相似。
2、降低肌肉收缩,薏苡仁油对蛙的横纹肌和运动神经末梢,低浓度呈兴奋作用,高浓度呈麻痹效果。薏苡仁油的饱和脂肪酸能阻止或降低横纹肌的收缩作用,能减少肌肉的挛缩,并缩短疲劳曲线。其作用点不在神经,而在肌肉部位。
3、降血糖、血钙、血压作用和抗利尿,兔皮下注射薏苡仁的乙醚提取物(薏苡仁油,可使血糖值和血钙值降低。薏苡仁的水提取物,小鼠腹腔注射,可显著降低血糖浓度,从中分得三个有效成分,即薏苡聚糖A、B、C。这些成分可引起正常小鼠和阿脲(Alloxan诱导的高血糖小鼠的低血糖作用。薏苡素静脉注射可引起兔血压暂时下降。薏苡仁油有抗利尿作用。
4、增强免疫,用薏苡仁酯提取含甘油三酯的部分对土拨鼠灌服,对腹腔渗出液中细胞产生的IL-1有明显的增强作用,并使巨噬细胞产生并分泌IL-l。对健康人末梢血单核细胞产生抗体的能力有显著的增强作用。说明薏苡仁对体液免疫有增强作用。
5、免疫作用,中性多糖葡聚糖混合物是高度异质性的,用HPLC可分得7个葡聚糖,它们是在主链0-6位含葡糖基侧链的1→4连接的a-D-葡聚糖,每个经纯化的葡聚糖在碘反应中有不同的最大吸收(530nm或>550nm,>500nm-葡聚糖比530nm-葡聚糖更为有效,认为有相当的抗补体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