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工资受法律保护吗(法律如何保护公民的合法收入)

个人工资受法律保护吗(法律如何保护公民的合法收入)

首页维修大全生活更新时间:2022-10-29 16:56:01

个人工资受法律保护吗,法律如何保护公民的合法收入

  • 1. 法律如何保护公民的合法收入,个人工资受法律保护吗
  • 2. 三有保护动物合法吗,三有保护动物名单最新
  • 3. 未成年保护的法律法规有哪些,未成年保护的法律法规100条
  • 4. 离婚不离家受法律保护吗,法律上对离婚不离家怎么处理
  • 5. 如何提高公民的自防意识,青年人如何为国防建设做贡献
  • 1.法律如何保护公民的合法收入,个人工资受法律保护吗

    1、《宪法》第十三条第一款:“国家保护公民的合法收入、储蓄、房屋和其他合法财产的所有权。”《民法通则》第七十五条:“公民的个人财产,包括公民的合法收入、房屋、储蓄、生活用品、文物、图书资料、林木、牲畜和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以及其他合法财产。

    2、公民的合法财产受法律保护,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侵占、哄抢、破坏或者非法查封、扣押、冻结、没收。“《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二十三条:“有下列侵犯公私财物行为之一,尚不够刑事处罚的,处十五日以下拘留或者警告,可以单处或者并处二百元以下罚款:(一)偷窃、骗取、抢夺少量公私物财的;(二)哄抢国家、集体、个人财物的;(三)敲诈勒索公私财物的;(四)故意损坏公私财物的。“

    3、对于侵犯公民合法财产所有权的犯罪行为,《刑法》作了下列规定:“第一百五十条 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4、犯前款罪,情节严重的或者致人重伤、死亡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

    5、第一百五十一条 盗窃、诈骗、抢夺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6、第一百五十二条 惯窃、惯骗或者盗窃、诈骗、抢夺公私财物数额巨大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

    7、第一百五十三条 犯盗窃、诈骗、抢夺罪,为窝藏赃物、抗拒逮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依照本法第一百五十条抢劫罪处罚。

    8、第一百五十四条 敲诈勒索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第一百五十六条 故意毁坏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

    另外,《刑法》第五十五条规定:“没收财产是没收犯罪分子个人所有财产的一部。或者全部。在判处没收财产的时候,不得没收属于犯罪分子家属所有或者应有的财产。”

    2.三有保护动物合法吗,三有保护动物名单最新

    1、三有保护动物合法。所谓三有保护动物,即国家保护的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2000年5月,国务院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在北京召开了专家论证会,制定了《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简称“三有名录”),于2000年8月1日以国家林业局令第7号发布实施。对于“三有动物”,我国刑法及相关法律规定,私自捕捉1只(条)就违法,捕捉20只(条)以上就构成犯罪,捕捉50只(条)以上就属于重大刑事案件。

    2、三有保护动物与珍稀动物不同,它们的数量或许并不稀少,没有属于自己的保护区,它们或许在我们的周围随处可见,城市,农村,郊区,在被人类占领的世界里繁衍生息。

    3.未成年保护的法律法规有哪些,未成年保护的法律法规100条

    1、刑法总则中在定罪、量刑、行刑三个方面对未成年人缺乏特别保护的原则规定。

    2、在定罪方面,刑法第17条规定了不满14周岁不能成为犯罪主体,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可以成为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犯罪主体,年满16周岁可以成为任何罪的犯罪主体。

    可见犯上述8种罪的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未成年人和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的这两类未成年人定罪等同成年人,但在量刑上体现了一定的从宽政策(我国刑法第十七条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3、第七十五条 【缓刑犯应遵守的规定】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

    (二按照考察机关的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

    (三遵守考察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

    (四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考察机关批准。

    这里就是公安机关 要求你回去接受调查的法律依据。

    4、如果你不回去,有违法的情况:

    第七十六条 【缓刑的考验及其积极后果】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由公安机关考察,所在单位或者基层组织予以配合,如果没有本法第七十七条规定的情形,缓刑考验期满,原判的刑罚就不再执行,并公开予以宣告。

    第七十七条 【缓刑的撤销及其处理】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新罪或者发现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撤销缓刑,对新犯的罪或者新发现的罪作出判决,把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照本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

    5、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公安部门有关缓刑的监督管理规定,情节严重的,应当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

    6、很有可能被撤销缓刑。收监执行原判刑罚。

    7、如果你缓刑考验期满,在缓刑考验期限内,被发现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公安部门有关缓刑的监督管理规定,情节严重的,应当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

    4.离婚不离家受法律保护吗,法律上对离婚不离家怎么处理

    1、离婚后不离家的情形会形成同居关系,而同居关系产生的一些法律问题受不受法律保护,要依据具的情况而定,可适用同居关系司法解释的规定处理。

    2、自民政部新的婚姻登记管理条例施行之日起,没有配偶的男女,未办结婚登记即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按非法同居关系对待。

    3、离婚后双方未再婚,未履行复婚登记手续,又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一方起诉“离婚”的,一般应解除其非法同居关系。

    5.如何提高公民的自防意识,青年人如何为国防建设做贡献

    1、运用新闻传媒广泛宣传犯罪预防知识。

    2、在特定处所张贴、设置警示语,提醒个体提高警惕性,加强防范意识。

    3、综合治理部门、公安机关印刷预防犯罪的宣传品,并免费向群众散发,向大众传播预防犯罪知识。

    4、基层派出所应根据特定时期的犯罪动态,向特定单位、场所发送、张贴有针对性的预防宣传件。

    5、幼儿园、学校应针对幼儿、学生的特定情况,结合治安形势和犯罪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犯罪预防教育。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1 3dmx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