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脾经最简单的方法(脾经的穴位及功效)

打通脾经最简单的方法(脾经的穴位及功效)

首页维修大全生活更新时间:2022-11-10 15:47:01

打通脾经最简单的方法,脾经的穴位及功效

  • 1. 脾经的穴位及功效,打通脾经最简单的方法
  • 2. 敲打脾经的顺序,敲打脾经是由上到下还是由下到上
  • 3. 小肠经的穴位与作用,小肠经19个穴位详解
  • 4. 小海穴位及作用,少海穴位置图解
  • 5. 小腿上的穴位及作用,小腿部位的所有穴位
  • 1.脾经的穴位及功效,打通脾经最简单的方法

    1、三阴交。

    妇科首选在脚内踝尖上量四指,胫骨后缘凹陷处,一按有点胀痛的感觉。三阴交是肝、脾、肾三经的交会穴。只要是妇科有疾,刺激此穴皆有效。它具有双向调节的作用,既能通利又能收摄,能活血又能止血,能滋阴又能利湿。

    2、地机。

    糖尿病关键按地机位于阴陵泉下3寸,胫骨后缘。本穴为脾经的郄穴,主深聚和顽固性问题。糖尿病人一按地机一定痛不可忍,穴位里会有结节出现。

    3、血海。

    皮肤瘙痒找血海在大腿内侧,髌骨底内侧端两寸。血海,顾名思义,是治血的要穴,对妇科病,皮肤瘙痒效果很好。经常按揉血海不但可以对付妇科病,还能抗过敏。

    4、大包。

    身尽痛揉大包位于腋窝中点垂直线上,与第六七肋间。大包:意为总管,阴阳诸经之络,是人身十五大络穴之一。大包穴能治疗一身尽痛和全身说不出来的不舒服,本穴有通经止痛之功效,是人身四大止痛穴之一。

    5、太白穴。

    此穴可作为保健要穴使用,因为它补脾的效果是最好的。对于脾虚引起的任何不适,如夜里睡觉流口水、舌边有齿痕、腹胀及消化不良等,刺激此穴都有效果。我们知道脾主肌肉,当人体做大量运动时,很容易致脾气亏损,肌肉失养就会导致酸疼。刺激此穴补脾效果明显。

    找太白穴时要先将鞋袜脱去,在足部内侧边缘,足大趾后面有一个凹陷,太白穴就躲在此处。这个穴位不太好按摩,所以最好用艾灸。将艾条点燃后,置于离皮肤3厘米高的地方,灸大药15分钟,直至皮肤微红发热为止,每天一次。

    2.敲打脾经的顺序,敲打脾经是由上到下还是由下到上

    1、先拍头顶,次拍头两侧,再拍后头,后颈部以及大椎。

    2、拍打肩部四周,背部,先拍背部两侧,再拍背部中央即督脉。

    3、拍两侧胳肢窝及两胁内侧,心脏、肺、乳腺患者尤其要多拍此处。

    4、拍打胸腹部,胸腹部两侧、胸部中央即任脉;手掌轻拍胸部、上腹及下腹部。胸腹有心肺、任脉、足阳明胃经、足少阴肾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等经络。

    5、拍打双臂,先拍打左臂内侧,沿着左肩部、手臂、肘部、手腕、手心,再翻转手臂,拍打左臂外侧,沿着手背,手腕、手臂、肘部,回到肩部。总之,双臂的內外侧前部、內外侧后部以及內外侧中部,进行轮流拍打,手臂拍打,经络循行是先阴经后阳经。手上有六条经络,心包经、肺经、心经、大肠经、小肠经、三焦经。

    6、经络敲打是比较流行的一种养生的方法,具有保健身体和治疗疾病的作用,平时如果出现饮食不良,消化不良,等肠胃表现的时候,可能是因为脾经不通造成的,这时候可以通过敲打脾经来达到调理和治疗的作用,在敲打脾经的时候,要了解一些敲打的顺序,敲打的方法和次数。

    3.小肠经的穴位与作用,小肠经19个穴位详解

    1、小海穴。经常拨动小海穴还可增强它的传导力,也可快速增加心脏的力量。小海穴也是这条经络的合穴。合穴治这条经络的脏腑,可增强消化能力,可去人体的燥火,强健脾胃。

    2、前谷穴。可以缓解治疗头痛、耳聋、耳鸣、目赤、热病无汗、鼻塞、咽痛、痄腮、产后无乳、精神分裂症等。

    3、养老穴。可以缓解治疗手痛、面痛、肩臂部神经痛、落枕、半身不遂、近视眼、目视不明、眼球出血等。

    4.小海穴位及作用,少海穴位置图解

    1、小海穴属于手太阳小肠经,小海穴位于人体的肘内侧,当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之间凹陷处,屈肘取穴。

    2、按摩小海穴位的作用与好处,缓解治疗头痛、项强、耳鸣、颊肿、肘臂痛、瘰疬、癫痫等,按摩小海穴的功效:生发小肠之气。

    5.小腿上的穴位及作用,小腿部位的所有穴位

    1、足三里。将小腿从上到下依次按摩一次,可以强健脾胃功能。小腿上集中了不少消化系统的养生穴位,像小腿内侧的足三阴、小腿外侧的足三阳、膝盖下三寸外侧的足三里等,常按这些穴位,可健脾养胃。

    2、三交阴。属足太阴脾经穴。位于人体下肢穴位。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寸,胫骨内侧缘后方。主治:调和气血,通经活络,健脾和胃,消谷化食,调经止痛,宁心安神,补阴除烦。

    适用于腹胀肠鸣、大便泄泻、月经不调、崩漏带下、痛经闭经、小便不利、神经衰弱、肾虚阳痿、失眠健忘、精力不足、容易疲劳等病症。对心、脑病有一定的作用,为主要保健穴。

    3、承山穴。微微施力垫起脚尖,小腿后侧肌肉浮起的尾端极为承山穴。取穴时应采用俯卧的姿势,承山穴位于人体的小腿后面正中,委中与昆仑穴之间,当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的尖角凹陷处即是。为腿部转筋,肛门疾患的常用效穴。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1 3dmx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