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子而食的真实事件(易子而食的典故)

易子而食的真实事件(易子而食的典故)

首页维修大全生活更新时间:2022-11-28 17:59:01

易子而食的真实事件,易子而食的典故

  • 1. 易子而食的典故,易子而食的真实事件
  • 2. 并日而食典故出处介绍,日中一食典故
  • 3. 易子而食是什么意思,易子而食的真实事件
  • 4. 易子析骸的意思,析骸易子的解释
  • 5. 列鼎而食的意思,鼎代表意义
  • 1.易子而食的典故,易子而食的真实事件

    1、出处:《左传·宣公十五年》:寡君使元以病告,曰:“敝邑易子而食,析骸以爨”。虽然,城下之盟,有以国毙,不能从也。《公羊传·宣公十五年》:易子而食之,析骸而炊之。

    2、故事:春秋时期,楚庄王因宋国杀了楚国过境使臣申舟而出兵攻打宋国,围困宋国首都半年之久,并准备长久围困下去,宋国人害怕了,宋王派执政华元只身潜入楚国元帅子反的卧室,挟持子反说宋国人就是易子而食、析骨而炊也不投降。

    3、易子而食,交换孩子,杀食以充饥。后因以“易子而食”用为形容大灾之年久受围困时人们在死亡线上挣扎的惨象的典故。

    2.并日而食典故出处介绍,日中一食典故

    1、出自《礼记·儒行》:“儒有一亩之宫,环堵之室,筚门圭窬,蓬户瓮牖,易衣而出,并日而食。”

    2、并日而食,汉语成语。意思是为不能天天得食,两天三天才能得一天的粮食。形容生活穷困。出自《礼记·儒行》。

    3、作谓语;形容十分贫穷。

    3.易子而食是什么意思,易子而食的真实事件

    1、原指春秋时宋国被围,城内粮尽,百姓交换子女以当食物。后形容灾民极其悲惨的生活。子:指儿女。

    2、【出自】:《公羊传·宣公十五年》:“易子而食之,析骸而炊之。”

    4.易子析骸的意思,析骸易子的解释

    1、易子析骸,汉语成语,拼音是yì zǐ xī hái,意思是指易子而食,析骸而爨。极言天灾人祸所造成的惨状。

    2、出自汉·应劭《风俗通·皇霸·五伯》:“易子析骸,厥祸亦巨。”

    3、成语故事:春秋时期,楚庄王因宋国杀了楚国过境使臣申舟而出兵攻打宋国,围困宋国首都半年之久,并准备长久围困下去,宋国人害怕了,宋王派元帅华元只身潜入楚国元帅子反的卧室,挟持子反说宋国人就是易子而食、析骸而炊也不投降。

    5.列鼎而食的意思,鼎代表意义

    1、列鼎而食,汉语成语,拼音是liè dǐng ér shí,意思是形容豪门贵族的奢侈生活。

    2、成语出处:汉·刘向《说苑·建本》:“累茵而坐,列鼎而食。”

    3、成语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形容豪门贵族的奢侈生活。

    4、示例:元·马致远《荐福碑》第四折:今日个列鼎而食,煞强如淡饭黄齑。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1 3dmx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