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答题万能模板(初中历史答题技巧)

初中历史答题万能模板(初中历史答题技巧)

首页维修大全生活更新时间:2022-11-29 07:54:01

初中历史答题万能模板,初中历史答题技巧

  • 1. 初中历史答题技巧,初中历史答题万能模板
  • 2. 初中历史答题必备术语,初中历史考试万能答题方法
  • 3. 初中语文答题技巧,语文阅读48个答题公式
  • 4. 初中政治考试答题技巧,初中政治全套口诀
  • 5. 初中阅读题答题技巧,初中阅读解题10大技巧
  • 1.初中历史答题技巧,初中历史答题万能模板

    1、答题的文字表达方式。文字表达一要字迹端正、排列整齐、疏密得当,二要文句通顺、平实、语言准确、三要在形式上“三化”,即段落化,一问一段,简明直观、要点化,一个得分点一句话,序号化,不同的段和不同的句上标出不同的序号,做到条理分明,一目了然。

    2、如何分析变法或改革成败的原因。注意四点:一是看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和趋势,改革或变法是否符合历史潮流和趋势。二看改革的政策与措施是否正确,是否得以有效贯彻。三看新旧势力的力量对比。四看改革者的素质如何。

    3、外显比较式问答题的解题思路。外显比较式问答题的特点是比较的范围具有确定性。解答时要认真审清比较对象比较项、限制条件,分析问答题要求与课本知识的关系,然后按设定的项目之间的逻辑关系。

    4、内隐比较式问答题的解题方法。解答此类内隐式比较问答题,关键是根据题意,比较对象做具体分析,自己设法确定比较项。如果是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比较,比较项一般从背景、原因、过程、特点、结果、影响和性质等方面确定,如果是历史人物,比较项一般从所处时代、所处阶级、主要功绩、局限性、历史地位、影响评价等方面确定。

    2.初中历史答题必备术语,初中历史考试万能答题方法

    1、内因或主观原因,一般是指与某事件(或人物所在的阶级、阶层、团体、个人的主观意识密切相关的那一方面因素。

    2、外因或客观原因则指与前者有紧密关系但又不受前者主观意识影响的那一方面原因。这和原因分析法的优点是抽象而又深刻,易于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需要指出的是,内外因属于社会、国家等人的意识很难起决定作用的大范围历史概念时,那么它们是专指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这就区别主观原因与客观原因。

    4、主观原因与客观原因:前者是属于自我意识方面的原因,即人为的原因;后者是独立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原因。

    ⑴主观原因:事件发起、参与者内在经济、政治、思想诸方面因素。属于自我意识方面的原因,即人为的原因;

    ⑵客观原因:自然、社会环境、外在各方面经济、政治、思想因素等。它是独立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原因。

    5、原因广度与背景分析方法基本相同,背景侧重于静态分析,原因更侧重于动态分析。

    3.初中语文答题技巧,语文阅读48个答题公式

    1、要整体把握文章。快速通读全文,把握主要内容(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理解文章主旨(情与理),梳清文章结构。

    2、要细心研读题目,抓住题目的重要词语。如“简要”“概括”“主要”“分别”“结合上下文”“结合文章分析”“根据文章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联系自己生活体验”使思考有的放矢。

    3、要重新回读文章。尤其是文中的重要句段,把握其中的关键段、关键句、关键词。

    4、要紧扣文本,既要关注与题目有关的段、句、词,也要注意联系上下文。

    5、要有开阔的思维,除紧扣文本之外,还要联系文中的作者、读者、主旨、结构等角度来思考问题。

    6、要根据分值的多少和横线的长短,有序地组织语言,规范答题。

    4.初中政治考试答题技巧,初中政治全套口诀

    1、选择题:审清题干、题肢,抓关键词语。一眼看下去就知错误的选项,首先要排除(逆向选择除外题肢本身无错,但不符合题干者,亦排除。相信第一选择,除非的确搞错,否则不要随便改动。

    2、简答题:弄清题目的蕴涵性。通常包括: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把握题目的限制性。从紧扣题目中的关键词人手,揭示出题眼。分层注意答题的全面性行文过程可简洁明了。

    3、辨析题:通常考学生辨证的或阶级分析的知识。有合理的有不合理的、有本质有现象。用全面观点分析,抓关键词,力求找到合理的地方和不合理的地方。凡牵涉资本主义,国家、民主的,必须注意阶级性。辨析题要求考生对试题报提供的观点和材料,运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进行较科学的分析和辨别。这种题型不仅可以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还可以考查考生的辨证思维能力。它要求考生对试题有辨有析,辨析结合。

    5.初中阅读题答题技巧,初中阅读解题10大技巧

    1、概括段落大意是中考经典阅读考题之一,不过我们只要掌握以下五个方法,遇到这类型题型就能举一反三。初中语文阅读概括段落大意常考题型:概括某一自然段的段意。

    2、概括段落大意方法之摘句法。此方法比较简单,就是直接从文章中摘出现成的句子作为段意。

    3、摘总起句、总结句、中心句。这种句子往往是这一段记叙、描写或议论的中心,因此,可以摘取它们作为段意。例如《松鼠》的首句“松鼠是种美丽的小动物”就可作为第一段的段意;《猫》的首句“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也可作第一段的段意。

    4、摘过渡句。课文中的过渡句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句是上段的段意,起下句为下一段的段意。例如《赵州桥》中的过渡句“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一句话承上启下,概括了上下两段的大意。

    5、概括段落大意方法之串连法。如果一个段落只有一个自然段组成,先看看这段有几句话并了解每句话的意思,接着找出每句话中的重点词或中心词语,然后把这些词语连起来,组成一句通顺的话。如《古井》的第一段的四个句子:①古井的位置;②井水的特点;③乡亲们到古井取水;④井水的作用。综合四句意思,归纳段意为:古井的位置和作用。若一个段落有几个自然段组成,首先概括出各个自然段的意思,然后把这些自然段意思综合起来,最后用一句简洁的话归纳出段落大意。

    6、概括段落大意方法之取“主”法。无论是一篇文章还是一段话,都有主要内容和次要内容。在一个由几个自然段组成的段落里,与段的中心联系密切的详写的自然段,就是重点自然段。归纳段意,就以重点自然段的意思为段意。如《小英雄雨来》第一大段有两层意思:雨来生活的环境和雨来的游泳本领高。第二层是主要的,可以用作全段大意。

    7、概括段落大意方法之缩句法。有些段落句子不多,但较长,可用缩句的方法来概括。

    8、概括段落大意方法之抓体裁法。写人、写事的文章可以采用同一种概括段意的方法——谁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干什么?结果怎样?而状物、写景的文章往往从事物的几个方面来写:如外形、性能、用途等。这类体裁的文章概括段意时不可用标题或问题式来概括。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1 3dmx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