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文人吴澄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 “处”是“止息”的意思,处暑意味着暑热消散,秋凉将至。也有人借用入伏、出伏的说法,将处暑称作“出暑”,即炎热离开的意思。
二十四节气有“三暑”,即小暑、大暑、处暑,按照顺序分别是初暑、中暑、末暑。大暑和处暑中间还有一个“立秋”,暑热时间比较长。
代表着高温天气的“三伏天”在时间轴上与“三暑”基本一致,因此人们常说:“立秋不是秋,秋在处暑后。”
“离离暑云散,袅袅凉风起”,对于苦熬盛夏的人来说,处暑的到来代表着清凉的日子就快到了。身处高温炙烤模式下的人们无比盼望着秋风秋雨的到来,正如范成大在《秋前风雨顿凉》中所说的“但得暑光如寇退,不辞老景似潮来”。诗人将暑热当作了敌寇,将人与暑热的矛盾升级为“敌我矛盾”,甚至不惜加速衰老,也要给时光按下快进键。宋代诗人郭印一句“残暑退十舍,新凉直万金”,更是道出今人古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