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姜子牙墓葬千年无人敢盗

为什么姜子牙墓葬千年无人敢盗

首页维修大全生活更新时间:2023-08-06 05:14:03

为什么姜子牙墓葬千年无人敢盗

姜子牙是商末周初的人,如果他的墓没有被盗,距离现在已经有三千多年了!

但实际上,姜子牙的墓在哪里目前仍然是一个谜,又有谁知道他的墓有没有被盗呢?

历史上的盗墓贼

我们印象中的盗墓贼都是在夜深人静,或者在荒郊野外,悄悄地在墓地附近挖盗洞,然后进到墓室内盗取陪葬品。

不过在历史上却有人进行过大规模的盗墓行动,比如离我们最近的就是孙殿英,带着部队前往清东陵进行盗墓,从慈禧的定东陵和乾隆的裕陵里盗出大量宝物。

孙殿英是国民党第十二军的军长,但是当时部队的军饷并不多,而且上级有可能对军队进行缩编。为了让自己的十二军不在缩编中被裁掉,孙殿军就想到通过盗墓的方法获得资金,壮大队伍的实力,因此就有了震惊全国的东陵盗墓案。

历史上还有一位有名的盗墓贼也是为了军饷而盗贼,那人就是曹操。据汉朝陈琳写的《为袁绍檄豫州》记载,曹操为了筹集军饷,设立了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等军衔,这次人专门负责去盗汉朝的大墓,从墓中获得贵重的陪葬品用于贴补军饷。

由于曹操盗贼的行为在历史上记载较早,而且是有规模、有组织地进行盗墓,因此后人称曹操为盗墓行业的“祖师爷”。五代时期,出现了一位历史上最大的盗墓贼,此人就是温韬。

据《新五代史》记载:“韬在镇七年,唐诸陵在其境内者,悉发掘之,取其所藏金宝。”

温韬盗墓的原因不像曹操和孙殿英,他没有军饷上的压力,盗取墓中的陪葬品仅仅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温韬在长安做了七年的行政长官,几乎把唐朝的皇陵都挖了个遍,而且他的盗墓行为是具有破坏性的,有人猜测《兰亭序》的真迹很有可能已经毁于温韬之手。

从曹操盗汉墓到温韬盗唐陵,再到孙殿英盗清陵,他们所盗的墓都含有大量的珍贵陪葬品,换句话说,盗墓贼下手的对象必须是“厚葬”的墓。那么中国的厚葬习俗是从什么时代开始的呢?

厚葬习俗的历史

中国的厚葬历史应该是从孔孟提出丧礼制度以后才发展起来的,早期只是存在“陪葬”的现象,那时候富有者的墓内会有一些生活用具、牲畜,甚至是陪葬的奴隶,但那个时期还没有在陪葬品上形成礼节的制度。

孔子是很反对这样的陪葬习俗,特别是用人陪葬的行为,孔子更是直接开骂。儒家在丧葬的礼节上加入了孝的元素,子女们只要对逝去的长辈表达悲哀即可,但是这种礼仪到后来却变味了。

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孝道和仁爱思想,但是他把孝道表现得更加物质化,丧礼也是如此。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历史上就开始出现了奢华的丧礼,厚葬之风也接踵而来,从陵墓的建造到棺木的选材,再到奢华的陪葬品,这些甚至被写成了礼节制度被一代代的皇帝执行。

因此,厚葬的墓内肯定会有珍贵的陪葬品,秦始皇的墓就在司马迁的《史记》里描述得极其奢华。曹操能够从汉墓中获得大量的财富,也是因为汉朝时期就已经存在了厚葬之风,后来的唐朝更是繁荣富足,温韬也因此能够从中获利。

姜子牙的墓

我们再回到姜子牙的墓,由于目前还不能确定他的墓具体在哪里,有人说在丰京,有人说在镐京,有人说在咸阳,但是不管位置在哪里,我们可以确定的是,姜子牙的墓不一定能够吸引盗墓贼。

商末周初时期,当时社会上的青铜技术已经相当成熟,但整个社会的生产力并不高。著名的“牧野之战”就是姜子牙参与指挥的一场大战,然而那时候打仗所使用的武器,很多人还是拿根木棒就上战场了。

生产力低,金属的加工和产量同样也不高,姜子牙虽然是齐国的创始人,但他的陪葬品能有什么呢?东汉末年的曹操如果要盗墓,一边是满墓室金银玉器的汉墓,另一边摆放着青铜器皿的商周墓,你说他会选择盗谁的?

青铜器文物具有历史研究价值,但对于盗墓贼来说,他们要的是经济价值。所以在那个年代,盗墓贼更愿意选择流通价值高,容易变现的金银物品。

结语

姜子牙是周文王姬昌招纳的谋臣,后来帮助周武王姬发伐纣成功,建立了周朝,因此获得了齐国的封地。

但是那个时期的社会并不发达,而且当时丧葬礼仪的制度也还没有形成,厚葬之风不如汉朝以后,所以姜子牙死后的陪葬品应该不会很奢华。历史上盗墓严重的那几个朝代,距离姜子牙去世已过了将近千年,墓内的陪葬品从经济价值来看已经严重贬值,这也是盗墓贼对商周时期的墓不感兴趣的原因。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1 3dmx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