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21年,秦国并灭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550多年的战乱局面。那么,秦为什么能够并灭六国呢?主要从三方面来看。首先是地利,有得天独厚的地缘条件;其次是人和,有开放的人才政策;最后是天时,变法图强的成功。
首先讲地利。
秦国偏处西方,长期与游牧民族杂居,远离中原文明区。这样的地理位置看似恶劣,实则不然。秦国位于关中地区,关中是个四塞之地,周围四边的山川险阻构成天然防线,是一座天然的堡垒,很适合弱小的势力在此发展。秦国占据关中地区,对关东六国,具备进可攻、退可守的战略态势,天下形势对秦国有利时,可东出函谷关,争夺利益;形势不利时,可退关固守,适时而动。
其次是人和。
我们先来看一份人名单:百里奚(虞国人)、商鞅(卫国人)、张仪(魏国人)、范睢(魏国人)、吕不韦(卫国人)、李斯(楚国人)。
这些大佬,都是秦国宰相级别的高官,都对秦国历史产生过深刻影响、做出过巨大贡献。但他们都不是秦国人,这是一个很奇特的现象,按理来讲宰相级别的高官一般都得让本国人担任,其他关东六国皆是如此,但为什么秦国的宰相都是外国人呢?
这是因为秦国为了富国强兵,历代国君多次向关东六国广发求贤令,招贤纳士,这吸引来了很多关东六国有才华和有抱负的优秀人才。他们来到秦国后,秦王不仅给予他们高官厚禄,更给予了他们充足的信任和施展才华的舞台,让他们放开手脚帮助自己治理国家。
秦国求贤若渴的迫切之心和开放包容的胸怀,使得秦国人才济济,而人才之盛也铸成了秦国之强。
最后来说说天时。
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已经出现统一的曙光,各国为了不被吞并亡国,纷纷进行变法。著名的有楚国吴起变法、魏国李俚变法、韩国申不害变法、秦国商鞅变法等。在这些变法中,最成功的要数商鞅变法,它使一直居于二流地位的秦国一举成为七国之首,为日后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当时六国衰败。关东六国多年来彼此交战不休,国力衰落,既无统一的雄心,也缺乏实力。而与此同时,秦国对内实行“奖军功、教耕战”,对外则连横而战诸侯国。
司马错南并汉中、巴蜀,北灭义渠、陇西,巴蜀广大地区先后为秦所有。
白起率军攻拔楚都郢,击溃赵魏联军于华阳,长平之战歼灭赵军40万,中原地区的大片河山几乎都在秦国的控制之下。
公元前238年,秦王政铲除了丞相吕不韦和长信侯嫪毐集团,开始亲政,周密部署统一六国的战争。李斯、尉缭等协助秦王制定了统一全国的战略策略。
秦灭六国的战略有两个内容,一是乘六国混战之际,秦国“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秦王政采纳了尉缭破六国合纵的策略,“毋爱财物,赂其豪臣,以乱其谋”,从内部分化瓦解敌国。
二是继承历代远交近攻政策,确定了先弱后强,先近后远的具体战略步骤。具体说就是:笼络燕齐、稳住楚魏、消灭韩赵。
在这种战略方针指导下,一场统一战争开始了。
秦分三步走大一统:灭三晋,灭大楚,灭燕齐。
三晋中的魏国与韩国是“天下之枢”,位于战国七雄的核心地带。只要占领这两国,就能切断六国合纵的脊柱,魏韩两国中又数韩国实力最弱,所以秦国首战韩国,是最有利的策略。
韩国深知干不过秦,无奈之下只好将南阳割让给秦国,收买秦王的心。可是秦国领了国土之后,不但没有撤军,反而在南阳整军待命,以此为据点突击韩国,一举将其歼灭。
赵国位于秦国和燕国之间,强秦在一旁虎视眈眈的情况下,本应与燕国交好才是上策。可赵国却与燕国水火不容,常年打来打去。当时苏代已经提醒过赵王“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就是说“我们如果和燕国一直打下去,两败俱伤,那么最后秦国将在背后把我们都给收拾了。”
果不其然,秦国先是挑拨赵燕开战,乘着赵燕两国交战,无暇顾及后方之时,突袭占领了赵国的战略要地阏与。赵王又中了秦国的反间计,自毁长城杀了名将李牧,使得军事上再无抵抗秦军的能力。公元前230年,秦军攻下邯郸,赵国灭亡。
赵韩两国被吞并之后,魏国实际上已经茍延残喘,整个国家“如入虎口”一般被秦国包围。
本来魏处于"天下之枢",具有优越的战略形势,但由于战争频繁,大量削弱了魏的实力。多年来,在强秦的进攻下,节节败退,不断割地求和,魏国大河以北领土被吞食殆尽。
公元前225年,秦派兵进攻魏国首都大梁。“秦以黄河、大沟之水,冲灌大梁城”,于是魏国政权顷刻瓦解。
秦军灭韩、破赵并魏后,紧接着大举进攻楚国。当时楚仍为中国南方大国,此时尚有对秦作战所需要的实力。秦王政挑选率兵攻楚的将领,问如果派兵攻楚,需要多少兵马?李信答复说“不过用20万人”,王翦则说“非60万人不可”。秦王不同意王翦的意见,于是命李信为秦军统帅,与蒙恬率兵20万对楚进攻,结果被楚军统帅项燕击败,损失惨重。秦王重新起用王翦担任秦军统帅,率领60万大军对楚作战。王翦率兵击破楚军,斩杀楚将项燕,直取楚都寿春。经过N年多的作战,号称南方赫赫之强国的楚,终于被秦国所灭。
在灭赵的过程中,秦国大军已兵临燕国边境。燕王喜惶惶不可终日,却无计可施。燕太子丹最终想出了孤注一掷的暗杀行动,即历史上有名的荆轲刺秦王,时值前227年。刺杀行动最终失败,秦王政深恨燕国,立即增兵大举进攻。前226年,秦军攻下燕都蓟(今北京市),燕王喜与太子丹逃亡辽东郡。后来,燕王喜经过权衡利害关系,派人将太子丹杀掉,将其首级献给秦国,想以此求得休战,保住燕国不亡。公元前222年,秦将王贲奉命攻伐燕国在辽东的残余势力,俘获燕王喜,燕国彻底灭亡。
齐国本是大国,可是秦国很早就使用了“远交近攻”策略,用金钱和外交把远方的齐国收买了。在秦军并灭赵、韩、燕、魏、楚战争时期,齐国一直置身度外,坐视各国灭亡。当秦赵长平之战的关键时刻,赵向齐请求援助军粮,周子向齐王说:“赵之与齐楚,犹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今日亡赵,明日患及齐楚”,力主积极援赵。齐王竞没有接受这一建议,企图讨好于秦。齐国的军队因为常年没有参与备战,实力大幅度下滑,已无力反抗秦国,所以齐国在秦大军压境的时候,做出了最明智最窝囊的决定,举手投降。齐王建被送于共这个地方,饿死于松柏之间。
秦灭六国后,又经过对匈奴、百越的战争后,疆域空前辽阔,东达大海,西至临洮,"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