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于庶物察于人伦”是中华传统美德基本精神中的道德需要,出自《孟子-离娄下》。这句话的意思是“明白万事万物的道理,明察人伦关系”。也就是说,要对身边的平常事物有透彻了解,同时也要了解人与人相处各种事情的因由、变化和处理方法。这是一种高尚的品德,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明于庶物,察于人伦"是一句古代的成语,它的意思是指对于普通事物有着清楚的认识,对于人伦关系有着敏锐的观察力和理解力。
具体来说,"明于庶物"意味着对于一般的事物、事情的本质和特点有清晰的认知和理解。这包括对于自然世界的运行规律和事物内在的本质有较深刻的理解,以及对于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常识和实际问题有较为准确的认识。
而"察于人伦"则指的是对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道德准则和伦理原则有较为敏锐的观察力和理解力。这包括对于人类行为的动机、心理和情感等方面的洞察,以及对于社会交往、公平正义、个人职责等伦理问题的关注和理解。
这句成语强调了一个全面的认知和理解力,不仅关注大处,也注重细节,不仅关注物的本质,也关注人的行为。它传达了一个对于事物和人的深刻洞察力的美德,强调了对于周围环境的敏感性和对于人类关系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