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个人实践,简要作答。(一),作为作曲家或曲作者,基本上都掌握声乐音域的状态。作曲家在作曲时,首先会考虑到曲中的低音一般歌者能否唱出声,曲中的高音一般歌者能否唱上去。绝不会不顾及歌者正常的音域状态,而无限制地在乐曲中滥用高音和低音。(二),作曲家在作曲前,都会深刻地分析歌词的内容,进而先确定作曲的主旋律。比如,激情热烈,优美抒情,轻松愉快,欢欣鼓舞,高远辽阔,低沉苍凉等等。然后再根据主旋律来定调(确定调高和调式)。(三),歌曲(乐曲)作好后,作曲家本人就会先根据定好的调,再配乐器自己试唱,然后再让自己的乐队和歌手演奏演唱,以检验所定的调是否是最佳的调(调高和调式),经修正后最后确定调高!比如,《我们走在大路上》是标准的C大调歌曲,曲中低音是C调1,最高音是C调高音3。是一首雄壮有力进行速度的中音歌曲,适于合唱。若把调定为F大调或G大调,就属于高音歌曲,因一般人唱不上去,就不适于合唱。又如王二妮唱的《圪梁梁》是1=E调(六声羽调式),曲中最高音是高音3,属于女高音独唱歌曲,若把E调降为C调,就属于中音曲。这样就唱不出激情热烈的男女爱恋之情!所以,作曲家在作曲时,是按着歌词的内容和含义先确定歌曲的主旋律,然后再根据主旋律来确定最佳的调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