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富春山居图是宋代画家黄公望的代表作之一,画面生动地描绘了富春江边的山水景色。
2、传说黄公望在画这幅作品时曾先向士人许景衡借来他在富春江边的小屋,从而能够在自然环境中深刻感知江山景致的韵味。
3、历经三年之久,黄公望终于完成了这幅气势宏伟的山水长卷。
一幅画,能够牵动一个民族的情绪,寓意一个国家的统一,这在古今中外几乎绝无仅有。这幅神奇之画,就是元代大画家黄公望的代表作《富春山居图》。
《富春山居图》的由来
黄公望,生于南宋末年(1269年),常熟人,本名陆坚,从小过继于黄氏为子。因“黄公望子久矣”,遂名公望,字子久。
黄公望青年时期,胸怀大志,一心想飞黄腾达。但仕途坎坷,大官没做成,还受人牵连入狱。1294年,26岁的黄公望入职浙西官场,随后15年久居杭州,为仕途奔波,有缘拜赵孟頫为师。
1311年,老上司张闾赴杭任职,便提携旧识黄公望任书吏,一年后随张闾进京当掾吏,后因故与张闾一同入狱。出狱后的黄公望看破红尘,一心皈依全真教,与张三丰等道友交往甚密,做过住持,一度在江浙一带以卖卜为生。他寄情山水,云游四方,追求闲云野鹤之生活,领略山川旷野之情韵。一段时间,他终日痴迷于大自然的山川江河,常独自一人静坐于山中,心有所思,笔有所运,如痴如醉。
黄公望一生结交禅师许多,最要好的是郑樗(无用禅师)。1347年,黄公望结庐隐居于浙江富阳庙山坞,无用禅师一同前往。富春江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令黄公望流连忘返。一日,无用禅师求师兄以富春山水为景画一长卷,黄公望欣然应允。于是,黄公望每遇闲暇之时,就在画室构思打稿。黄公望虽归隐山中,却经常云游在外,三四年过去了,到1350年黄公望题款时,此画尚未完工。今人都把1350年作为成画时间。画卷完成后不久,黄公望逝世,享年86岁,葬于虞山西麓。
《富春山居图》以炉火纯青的笔墨技法,描绘了富春江两岸烟波浩渺的秀丽景色,为中国古代水墨山水画的巅峰之作,被誉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画中之兰亭”。黄公望被后人推崇为“元四家”之冠和“文人画”之领袖,是中国山水画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