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第二阶段为正式工作阶段,第三阶段为报告书编制阶段。各阶段主要工作内容:工程分析,环境现状调查,影响预测和评价,环境保护措施技术经济可行性分析,环境监测制度及环境管理,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一般分四步进行:
(1)现状调查。为了掌握现状首先要对拟建工程项目的位置、规模、原料、能源、工艺及可能产生的污染物进行全面调查。同时要收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现有资料。掌握评价范围内的大气、水系、土壤、生物的背景值。
(2)影响预测。在完成各项现状调查的基础上,选择污染物扩散模式并进行模拟试验。污染物扩散模式实际上是污染源排放量与污染物浓度分布相互关系的表达式,它可以反映污染物在环境中迁移转化的客观规律。在建立模式的同时要进行模拟试验,如环境风洞试验、示踪扩散试验、烟雾试验等,以研究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变化规律,验证它是否与计算结果相一致。
(3)进行评价。在评价时首先要选择环境标准,我国公布的许多环境保护法规和卫生标准可供选择。同时评价原有计划是否妥当.计划实施会给环境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减轻或消除这些影响的措施、办法以及实施计划应注意的事项。
(4)编写环境影响报告书。报告书是整个评价工作的总结,是拟建工程项目从环保角度看是否可行的依据。如果可行,经环境保护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批准后,即可进行设计、施工、投产。因此,报告书务必内容充实,数据可靠,条理清楚.观点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