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文学中新产生的一种体栽是戏曲。戏曲一般分为杂剧和散曲。散曲今存小令3800多首,套数450多套。由于散曲是在北方金代的俗谣俚曲的基础上成长起来的,所以绝大多数是北曲。作家留下名姓的有200多人。许多杂剧作家在散曲创作上也有成就。
元代文学的总体特色
一、俗文学取代雅文学,占据文学的主体地位。
其主要原因:一是文人际遇的改变;二是市民阶层的壮大,改变了接受者的层次结构。
二、叙事文学较之抒情文学发达。
叙事文学一一戏剧、小说取代了诗词的主体地位。散曲在音乐属性上与戏曲一致,但属于抒情文学。不过,中国的叙事文学也有着极为深厚的抒情传统。
三、具有自然显畅、活泼生动的美学风貌。
元曲之佳处何在?一言以蔽之,曰自然而已。”(王国维《宋元戏曲史》)
元·罗宗信《中原音韵·序》:“世之共称唐诗、宋词、大元乐府,诚哉!”
元末明初叶子奇《草木子》:“传世之盛,汉以文,晋以字,唐以诗,宋以理学;元之可传独北乐府耳。”
近代·王国维《宋元戏曲史·序》:“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朝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元曲为有元一代的文学代表。包括杂剧和散曲两部分。
杂剧是在宋杂剧、金院本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的戏剧文学;散曲是金元时期我国北方兴起的一种合乐歌唱的诗歌新体式,包括小令和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