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土是大自然给予人类的得天独厚的宝藏,是一种性状好、肥力高,非常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世界上有三块著名的黑土地:一块在美洲——美国的密西西比河流域;一块在欧洲——第聂伯河畔的乌克兰;一块在亚洲——中国的东北平原。
1密西西比河流域
北美洲密西西比河流域,黑土地面积约120万km2。密西西比河发源于美国西部偏北的落基山北段的群山峻岭之中,迤迤千里,曲折蜿蜒,由北向南纵贯美国大平原,注入墨西哥湾,全长3950公里。
美国的小麦带、玉米带是黑土的分布区之一。
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的地势平坦,坡地较少,土壤主要受到风的侵蚀。在美国,1934年的一场“黑风暴”就卷走三亿立方米黑土,当年小麦减产51亿公斤,举国震惊。
黑土在自然条件下的典型植被是草地。黑土一般分布在纬度地区,漫长的冬季,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有机质分解缓慢,并转化成大量腐殖质累积于土体上部,形成深厚的黑色腐殖质层。
2第聂伯河流域
第聂伯河畔的乌克兰大平原,黑土地面积约190万km2。素有“欧洲粮仓”之美称。第聂伯河是欧洲的第三大河。源出俄罗斯瓦尔代丘陵南麓,流经白俄罗斯东部及乌克兰中部,注入黑海第聂伯湾。长2200千米。流域面积50.4万平方千米。
黑土地分布在森林草原地带和草原地带。森林草原地带总面积2020万公顷,占乌克兰国土总面积34%,占全国已耕地面积37%以上。其中,黑灰色森林土壤占该地带的21%、典型的黑土占51%。草原地带总面积2300万公顷,占国土总面积38%。这一地带基本为黑土,其中,处于北方气候条件下的一般黑土占该地带耕地面积的64%,处于南方气候条件下的黑土占23%。
1928年,“黑风暴”几乎席卷了乌克兰整个地区,一些地方的土层被毁坏了5至12厘米,最严重的达20多厘米。
3中国东北
中国黑土区主要分布在我国松辽流域和三江草原,面积约100万km2,被誉为“北大仓”,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该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7-9月的降雨量占年降水量的70%左右。年平均降雨量400-700mm,水资源总量为1415.99亿m3,人均占有量为1213.98m3。耕地面积约2130万hm2,也是我国石油、化工、钢铁、汽车、木材加工等产业基地。
黑土是我国最肥沃的土壤之一,黑土分布区是重要的粮食基地。适种性广,尤适大豆、玉米、谷子、小麦等生长。
我国黑土区的开发比国外两大黑土区晚,大规模开荒垦殖始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近二十年来,我国已逐步加大了对黑土地水土流失治理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