鸢是一个古代词汇,多见于文学作品和历史记录中,指一种猛禽鸟。这种鸟类有长而扁平的翅膀、弯曲的喙和尖锐的爪子,身体一般较小,量体重约350至500克不等。鸢常见于世界各地的平原和山区,以食草食物生活,包括爬行动物、啮齿动物和鸟类等。
在古代文化中,鸢常常被视为一种神圣的象征,代表着力量、尊贵和威严。例如,在中国古代汉族的传统历法中,鸢被用作二十八宿星座之一,象征秋季的气象变化。在古希腊神话中,宙斯曾化身为一只鸢直击一只被他所迷恋的人形血肉之躯——恩里克墨纳。
释义
◎ 鸟,鹰科,头顶及喉部白色,嘴带蓝色,体上部褐色,微带紫,两翼黑褐色,腹部淡赤,尾尖分叉,四趾都有钩爪,捕食蛇、鼠、蜥蜴、鱼等(俗称“老鹰”):~色(茶褐色)。纸~(风筝)。
详细释义
〈名〉
动物名。又名“老鹰”。属于鹰科的一种小型的鹰,有长而狭的翼,分叉很深的尾,薄弱的喙,两足只适于攫取昆虫和小爬行动物,也吃腐食烂肉,以善于在天上做优美持久的翱翔著称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南朝梁·吴均《与朱元思书》
又如:鸢肩(指上耸似鸢的肩膀);鸢蹲(蹲伏如鸢。比喻怀才而贫困踬伏);鸢飞鱼跃(比喻化育流行,万物各得其所);鸢肩羔膝(耸肩屈膝。形容卑微的样子);鸢肩鹄颈(耸肩伸颈。形容伏案冥思苦想之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