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茶性
专指茶汤入口后口感的刺激性。包括香型和苦涩度,常用“强、弱”来形容。
2、茶质
指茶汤入口后,汤质在口腔中的饱满度。包括滑度、甜度、回甘度、底蕴及耐泡程度,常用“厚薄”、“重淡”来形容。
3、香气
鲜叶在制作工艺中产生,主要由茶叶中游离型儿茶素产生。在口腔中,上颚、舌面、舌下、两颊、咽喉间感觉明显。
4、苦、涩
苦是一种味道,涩是一种感觉。苦是由茶叶内含物中的茶碱产生,涩是口腔中细嫩组织收敛的表现。
5、收敛性
品茶后,舌面和口腔四周出现的紧绷感,多为涩感的表现。
6、水味
茶汤滋味很淡薄,喝茶已经喝到水的甘甜味而非茶本身的甘甜,叫做水味。基本上水味出现在喝茶最后的阶段是正常的。
1. 茶叶分类:根据加工方法不同,茶叶可以分为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等类型。
2. 不同茶叶的水温和冲泡时间:不同的茶叶需要不同的水温和冲泡时间,一般绿茶水温70℃-80℃,泡1-2分钟;红茶水温90℃左右,冲泡时间2-3分钟。
3. 茶叶储存:茶叶在长时间储存后会被氧化变质,影响口感,需要密封且防潮、防光的容器保存。
4. 给茶杯保暖:若是用玻璃杯泡茶,最好在倒入茶水前在杯子里冲一池热水,这样可以加速玻璃的温度均衡,不容易让杯底猝然破裂。
5. 水质对茶的影响:茶叶会吸收泡茶用的水中的氧气和微量元素,因此,用纯净水或水质较好的水泡茶会喝到更好口感的茶叶。
6. 用水的温度对茶的影响:用水冲泡茶的温度不宜过高或过低,以免影响茶叶味道。
7. 喝茶的时间:一般饭后半小时到一小时的时间最适合喝茶,避免在饭前或睡觉前大量饮茶影响睡眠和消化。
8. 茶的功效:茶叶不仅有醒脑和消除疲劳的功效,还能调节免疫系统、控制血压、降低胆固醇等。
9. 茶具的选择:如果是泡绿茶,建议选用白瓷杯,如果是泡红茶,则选择一些厚重的陶或瓷杯,以尽量保温;而喝冲泡过的茶叶、精选土茶最好选择紫陶壶,使茶的色、香、味达最佳状态。
10. 茶叶颜色的变化:冲泡茶叶后颜色的变化是一个评价茶叶好坏的重要指标。一般优质茶叶冲泡后会呈黄绿色,其次是深绿色、红棕色和淡黄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