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砖引玉。
《行路难》其一
金樽美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筯(筷)不能食,拔剑四顧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寒川,将登太行雪暗天。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今安在?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可以看到,诗人的心情是苦闷的、矛盾的,“欲渡黄河"、“将登太行"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但是"冰寒川"、“雪暗天,无路可通。面对美酒珍羞也无心享用。诗人想“闲来重钓碧溪上",去过归隐的生活,但还是梦见朝迋,还是不甘放弃自己的理想。最后,他喊出了“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去沧海。"仍然想信总有一天能得到施展抱负的机会。
742年,李白经朋友吴筠的推荐,被玄宗召入长安。长安三年,李白在政治漩涡里打了一个滚,终于受到统治阶级集团的排挤而出走。这段生活使他看到了上层统治集团的腐朽和社会的黑暗,因而对权贵产生了强烈的憎恨。
诗人只能把神奇美好境界寄托在想象里,这正表现出他对丑恶現实的否定,不愿和权貴小人同流合污,他对封建统治者傲然宣称:“安能摧眉拆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然而,这种美好的境界只是幻想,他自己也说,“仙人殊恍惚,未若醉中真"。但他“遐登蓬菜,极目四海,手弄日月,顶摩青穹”,是不耐“书室坐愁",要“挥斥幽愤"的一种表现。理想遭到破灭,又不断受到黑暗現实的打击,而诗人仍执意不倦地追求着。这正是李白诗歌积极浪漫主义精神。《行路难》其一是这方面的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