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际产量是通过计算生产过程中每增加一个单位生产要素所增加的产量得出的。具体来说,它等于总产量除以生产要素的增量。
例如,如果一个企业增加了一个单位的劳动投入,并且这个投入导致了2单位的总产量增加,那么边际产量就是2/1=2。也就是说,每增加一个单位的劳动投入,就会增加2单位的产量。这种计算方法可以帮助企业了解每种生产要素对产量的贡献程度,从而更好地优化生产过程。
计算边际产量需要使用生产函数。生产函数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各种生产要素的投入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具体计算边际产量可以使用以下公式:
边际产量 = 总产量变化量 / 生产要素投入量变化量
其中,总产量变化量是指在其他生产要素投入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某种生产要素投入量发生变化时所引起的总产量变化量。而生产要素投入量变化量则是指某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变化量。
例如,假设某企业使用劳动力和资本两种生产要素,劳动力的投入量为L,资本的投入量为K,总产量为Y。现在我们想知道劳动力的投入量从L1增加到L2时,总产量的变化量以及边际产量是多少。
总产量变化量 = Y2 - Y1 = (L2, K) - (L1, K)
边际产量 = 总产量变化量 / 生产要素投入量变化量 = (Y2 - Y1) / (L2 - L1)
需要注意的是,边际产量并不是始终递增的。在某些情况下,增加某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可能会导致总产量的增加幅度减小,甚至出现减少的情况。因此,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是否继续增加某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