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1.
温暖;暖和
组词:暖冬、春暖花开、风和日暖。
2.
把东西放在火上或靠近发热的地方使温度升高
扩展资料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煖,温也。从火而声。——《说文解字》。字亦作煗、作暖。
《康熙字典》
⑴《辰集上》《日字部》
⑵《广韵》同㬉。《礼·月令》行春令则暖风来至。《楚辞·天问》何所冬暖。 又《集韵》许元切,音暄。柔貌。《庄子·徐无鬼》有暖姝者。《音义》吁爰反。柔貌。又《集韵》火远切,音咺。义同。
现代汉语常用字,读音nuǎn ,原字为“煖”,火,代表火炉;爰,代表援助。造字本义,援用火盆或火炕加温御寒。后来用“日”取代“火”,表示借晒太阳来加温御寒。“温”指加热浴盆;“暖”指烤火或晒太阳。出自《辰集上》,《广韵》,《楚辞·天问》等。
示例:(1)诗句:到来日牵羊担酒,与叔父暖痛去。——李直夫《虎头牌》
(2)词组:暖心话(使人心里感到温暖的话);暖耳(保暖耳朵的器物);暖酒(温酒);把手暖一暖;兄弟情谊暖胸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