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传》是古代中国对《易经》的解释性文献,包含多个篇章,主要对易经进行解释和阐述。以下为《易传》的部分原文及译文:
原文:“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是故刚柔相摩,八卦相荡。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雷。日月运行,一寒一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
译文:天尊贵于上,地卑贱于下,乾坤之位由此确定。卑下高上已经陈列,贵贱之位确立。天地动静有其常规,阳刚阴柔即可断定。万事以其类相聚,万物以其群相分,这样吉凶便产生了。在天形成象,在地生成形,因而变化就显现了,所以刚柔相互切摩,八卦互相推移。以雷霆鼓动,以风雨滋润,日月运行,寒暑交替。乾道成就男性事物,坤道成就女性事物 。乾资主万物初始,坤化生成万物。乾以平直资主,坤以简约顺从。平直资主则有亲附,简易顺从则有功效。有亲附则可长久,有功效则可广大。 可长久才是贤人的德性,可广大才是贤人的事业。 因此 易简而天下之理可得 天下之理可得而成位于天地之中。
需要注意的是,《易传》是对《易经》的解释性文献,因此原文并非《易经》的内容。《易经》是古代中国的占卜书,包含64卦的卦辞和爻辞。《易传》对这些卦辞和爻辞进行了深入的解读和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