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飞来峰 王安石历史背景(登飞来峰表达了王安石怎样的精神)

登飞来峰 王安石历史背景(登飞来峰表达了王安石怎样的精神)

首页维修大全综合更新时间:2025-04-26 23:10:40

登飞来峰 王安石历史背景

《登飞来峰》这首诗大约创作于公元1050年夏,当时诗人在浙江鄞县担任知县的任期已满,在他回江西临川故里的途中,经过了杭州,他登上了飞来峰,写下了这首诗。此时诗人正值壮年,心怀壮志,借登飞来峰表达其心中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

表达了不畏艰险、自信向上的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王安石出身地方官家庭,自幼聪颖,读书过目不忘。从小随父宦游南北各地,更增加了社会阅历,开阔了眼界, 目睹了人民生活的艰辛,对宋王朝“积贫”、“积弱”的局面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青年时期便立下了“矫世变俗”之志。

庆历二年(1042年)三月,考中进士,授淮南节度判官。 1058年(嘉祐三年)冬,王安石改任三司度支判官。次年春,他到了京城开封,上万言书。他指出,法度必须改革,以求其能“合于当世之变”。

他认为变法的先决条件是培养人才,因此他主张废除科举制度,官吏应从基层(“乡党”)选拔。   年调任鄞县(今浙江宁波),为人正直,执法严明,为百姓做了不少有益的事组织民工修堤堰,挖陂塘,改善农田水利灌溉,便利交通。

在青黄不接时,将官库中的储粮低息贷给农户,解决百姓度荒困难。

登飞来峰

王安石 〔宋代〕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飞来山 一作:飞来峰)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译文

登上飞来峰顶高高的塔,听说每天鸡鸣时分在这可以看到旭日升起。

不怕层层浮云遮挡我远望的视线,只因为如今我站在最高层。

《登飞来峰》写作背景:是王安石30岁时所作。皇佑二年(1050)夏,他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杭州,写下此诗。这首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时年少气盛,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发抒胸臆,寄托壮怀。

《登飞来峰》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原文: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译文:飞来峰顶有座高耸入云的塔,听说鸡鸣时分可以看见旭日升起。不怕层层浮云遮住我那远眺的视野,只因为我站在飞来峰顶,登高望远心胸宽广。

该诗首句描写峰上古塔之高,第二句展现出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对前途充满信心,诗的后两句承接前两句写景议论抒情,使诗歌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深刻的哲理。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的思想感情。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1 3dmx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