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7月已不属于夏季范畴,其已进入秋季,称之为孟秋,上秋,瓜月等。
民间习惯上按照农历划分四季 ,一月至三月是春季,四月到六月是夏季,七月到九月是秋季,十月到十二月是冬季。
农历的季节月份是按节气划分的。自古以来,我国劳动人民以掌握农历节气,来判断天气自然状态,用来指导农事活动,或用来调节生活作息与健康养生
古语中有:孟、仲、季指代第一、第二、第三;或者也有用伯、仲、叔的。按农历分别为4月、5月、6月。如果按公历,大概孟夏是5月,仲夏是6月,季夏是7月。因为夏至那一天太阳最直射我们头顶,夏至总在公历6月21日或者22日,所以公历6月为仲夏,7月为季夏。
“季夏”这一概念是战国时期的邹衍正式提出来的。邹衍以五行相生理论为基础,于一年四季(时)之中又增加了季夏而成为五时(季),完全是出于理论需要,为了与自然界五行之土相配类比推演而来,如此则进一步完善了“四(五)时教令”学说,为统治者一年之中每一个季节的行政指令作了具体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