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并列关系:指两个或几个词语、短语、分句在句子中是平行并列存在,没有主次之分的。表示并列的关联词有:既……又……,一边……一边……,一方面……一方面……,一会儿……一会儿……
例子:1.我哥哥既喜欢画画,又喜欢下棋。
2.他一边唱歌,一边跳舞。
二、递进关系: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在意义上有进一层的逻辑关系。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词有:不但……而且……,不光……还……,不仅……也……
例子:1.他不但珍惜自己的时间,而且珍惜别人的时间。
2.他俩不光吵了嘴,还打了一架。
三、选择关系:指两个或更多句子分别说出两种或更多种情况,要求从中选择一种,包含取舍关系。表示选择关系的关键词有:不是……就是……,或者……或者……,要么……要么……
例子:1.学校近日的活动,不是举办读书会,就是开展保护环境的实践活动。
2.你要么跟我回家去,要么自己回学校。
四、转折关系:两个分句所说的意思相反,重心在转折的后面。转折句一般是为了突出强调转折后的内容。表示转折关系的关键词有:虽然……但是……,尽管……还……
例子:1.虽然前进的道路很艰险,但是我们不会放弃。
2.尽管天已经黑了,她还是坚持在这里等待他的出现。
五、假设关系:指前一分句假设一种情况,后一分句说出这种情况的结果。表示假设关系的关联词有:如果……就……,即使……也……,哪怕……也……
例子:哪怕山高路险,他也努力向上攀登。
2.如果周六不下雨,我们就相约出去玩。
六、条件关系:指两个分句之间是条件与结果的关系。表示事情的发生需要或排斥条件。条件关系分为充分条件、必要条件、排斥条件三种。充分条件是指一件事的发生只需一个条件就可以出现相应的结果。
如:只要……就……,既然……就……,凡是……都……
例如:你只要好好认个错,他就会原谅你;必要条件是指一件事的发生有很多条件,但其中有一个条件必不可少。
如:只有……才……,除非……才……
例如:你只有在这份协议上签字,才能获得它的使用权;排斥条件是指一件事情的发生不需任何条件,都会出现相应的结果。
如:无论……都……,不管……也……例如:无论我怎么劝,他都不愿意回头。
七、因果关系:指两个事件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一个事件的出现是因为另一个事件作用的结果。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有:因为……所以……,之所以……是因为……,既然……就……
例子:1.既然你已经知道错了,我就原谅你吧。
2.因为她的服务态度好,所以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
八、取舍关系:指在两个事物,只能选择一样,另一样必须舍弃。它与选择关系不同的是,选择可以是二选其一,也可以是两者都选。表示取舍关系的关联词有:宁可……也不……,与其……不如……
例子:1.与其在这里受气,我不如早点离开。
2.战士们宁可牺牲性命,也不肯后退一步。
1.并列:前后分句所表示的两种或
两种以上情况,都已经存在或确
定不存在,且相互既不隶属,也
不交叉。包括平行并列和对照并列两种句式。
2.递进: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
相连,表明后一种情况的程度更
深一层。分句之间有偏、正句之分,前偏后正,顺序固定,不能随意变动。
3.转折:对前面分句提出的某种已
存事实或情况,后面分句转而述
说并非理所当然的推论,即相反
或相对的结论。且后面分句“并非
理所当然的推论”才是说话人所要
表达的真正意图。其表明前后逻
辑关系的对立。分句之间有偏、
正句之分,前偏后正。
4.因果:表示因果关系:由前分句
所表达的事物,是后分句所表达
的另一事物出现的原因或结果。
有说明因果与推论因果两种句式。分句之间有偏、正句之分,前偏后正。
5.承接:指前后分句所表达的事情
或动作的发生,前后连贯、挺有秩序。分句之间无偏、正句之分。
6.条件:分句之间的关系是条件和
结果的关系,表示事情或动作的
发生需要或排斥条件。分句之间
有偏、正句之分,前偏后正。这
种复句的偏句提出一种真实或假
设的条件,正句则说明在这种条
件下所产生的结果。
7.选择:前后分句所表示两种或两
种以上情况将不同时出现,且已
经作出取舍、亟待作出取舍或无
须作出取舍。包括确定选择和不
定选择两类。分句之间有偏、正句之分,前偏后正。
8.假设:表示前分句所假定某种情
况出现(或不出现)了,就会
(或者也不会、也不能)引发后
分句所表达的另一种情况的出
现。分句之间有偏、正句之分,前偏后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