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货币数量论是一种经济学理论,它表明货币总量与物价水平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根据这一理论,在货币总量不变的情况下,经济体内的商品和服务总量增加时,物价水平会下降;反之,商品和服务总量减少时,物价水平会上涨。现代货币数量论是一种重要的宏观经济学分析工具,政策制定者可以利用这一理论来推测货币政策对经济表现的影响,并制定相应的货币政策措施。
货币数量论是关于名义总收入只取决于货币数量变动的理论,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货币理论。货币数量论以费雪交易方程式为依据,即MV=PY (其中P为价格,Y为实际产出,故PY为名义总收入,M货币数量,V为货币流通速度)。这种理论最早由16世纪法国经济学家波丹提出,现在继承这一传统的是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的现代货币数量论。这一理论的基本思想是:货币的价值(即货币的购买力)和物价水平都由货币数量决定。
货币的价值与货币数量成反比例变动,物价水平与货币数量同方向变动。这就是说货币数量越多,货币的价值越低,而物价水平越高:反之,货币数量越少,货币的价值越高,而物价水平越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