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烛未晚的典故(秉烛典故原文)

秉烛未晚的典故(秉烛典故原文)

首页维修大全综合更新时间:2025-04-29 09:28:38

秉烛未晚的典故

最早出自《说苑》卷六中的故事。晋平公问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认为师旷在开玩笑,就没有理睬。后来晋平公听说“秉烛而学”是师旷对君王的劝诫,后悔当初没有领悟师旷的深意。

这个典故常用来比喻一个人有学习的热情和愿望,即使年纪大了也不晚。它鼓励人们不断学习、追求进步,不要因为年龄或其他原因而放弃学习。

岀自西汉刘向编著的《说苑》。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1 3dmx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