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沟通的名人例5个(巧妙沟通的名人故事)

关于沟通的名人例5个(巧妙沟通的名人故事)

首页维修大全综合更新时间:2025-04-30 00:19:01

关于沟通的名人例5个

1、墨子有个得意门生叫耕柱,但他总是被墨子批评,久而久之就产生了不满的情绪,但他并没有消极抵触学习,而是在放学后找墨子沟通。墨子告诉他,正因为他是一块可塑之材,所以才会一再地教导与匡正他。墨子听后,放下了心中的不满,认真求学。

2、项羽落得乌江自刎的下场,就是因为他刚愎自用,不与手下沟通。熟谙兵法的韩信只被他用作守帐的,有勇有谋的陈平、张良,只能当个普通将领。

3、屠格涅夫与托尔斯泰多次发生争吵。时隔16年,托尔斯泰希望消除隔阂,他主动与屠格涅夫沟通,给屠格涅夫写了一封道歉信。屠格涅夫非常感动,两人冰释前嫌。

4、1830年11月,费列德利克·肖邦(波兰作曲家、钢琴家)决定到外国深造,为祖国争光。出发前,朋友们为他举行了一个送别晚会。肖邦满怀感激之情,接受了朋友们赠送的装满祖国泥土的银杯,表示永远不会忘记可爱的祖国。

肖邦辗转于维也纳、伦敦、巴黎等地,通过他的艺术活动,增进西欧人民对当时正在受难的波兰人民的同情和了解。可是,在辗转流离的生活中,他得了重病。

1849年秋天,肖邦临终时告诉从华沙赶来的姐姐,波兰反动政府是不会允许把他的遗体运回华沙的,他要求至少把他的心脏带回去。

肖邦的心脏,按照他的遗愿被送到华沙,埋葬在曾哺育他成长的祖国大地中。

分析:叶落归根,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对祖国的眷念,是每一个爱国者的共同期望。

5、屈原以死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

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他被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国。 分析: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崇高的品德和情操在屈原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话题:“命运”“责任”“精神卫士”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1 3dmxku.com,All Rights Reserved.